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细菌群体感应调控系统 | 第11-16页 |
·群体感应与污染物处理过程 | 第16页 |
·AHL信号分子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芳香族化合物污染及生物降解研究 | 第17-20页 |
·立题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污染物生物降解中群体感应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23-45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模型建立思路 | 第31-32页 |
·菌种筛选及其对芳香族污染物的降解特性 | 第32-34页 |
·P.aeruginosa CGMCC1.860芳香族污染物降解基因簇的克隆 | 第34-36页 |
·P.aeruginosa CGMCC1.860产生AHL信号分子的检测 | 第36-37页 |
·P.aeruginosa CGMCC1.860 Rhl群体感应系统基因簇的克隆 | 第37-38页 |
·用于同框缺失的自杀性质粒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41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缺失菌株的构建及验证 | 第41-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AHL信号分子定量检测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 第45-60页 |
·前言 | 第4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定量检测方法建立思路 | 第49-50页 |
·菌株筛选 | 第50页 |
·群体感应对绿色色素合成的调控 | 第50-51页 |
·绿色色素主要成分的分析 | 第51-52页 |
·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2-55页 |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应用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AHL信号分子的发现及其对降解的影响 | 第60-71页 |
·前言 | 第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9页 |
·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合成AHL信号分子的检测 | 第62-63页 |
·降解过程合成的AHL信号分子成分确定 | 第63-65页 |
·污水处理过程中AHL信号分子的定量分析 | 第65-66页 |
·AHL信号分子粗提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苯酚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66-68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芳香族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途径关键酶活性、关键基因及调控因子转录的调控 | 第71-84页 |
·前言 | 第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4页 |
·结果 | 第74-80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苯酚降解的促进作用 | 第74-75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苯酚降解过程中酶活水平的影响 | 第75-76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phcR和phcP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76-78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nahR和nahH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78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全局调控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78-80页 |
·讨论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群体感应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84页 |
·AHL信号分子定量检测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 第84-85页 |
·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确认及其作用 | 第85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芳香族污染物降解的调控作用 | 第85页 |
·展望 | 第85-87页 |
·Rhl群体感应系统对芳香族污染物生物降解的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 | 第85-86页 |
·其他群体感应系统对有毒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作用 | 第86页 |
·生物传感器的改进及其他信号分子的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05页 |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