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OFDM系统中高性能LDPC码解码器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英文缩写说明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无线电广播通信发展趋势第9-12页
     ·多媒体广播第9-10页
     ·蜂窝移动通信第10-12页
   ·信道编码理论第12-14页
     ·信道编码定理第12页
     ·信道容量第12-13页
     ·编码调制第13-14页
   ·前向纠错码技术第14-18页
     ·线性分组码—LDPC码第14-15页
     ·循环卷积码—Turbo码第15-16页
     ·LDPC码和Turbo码的比较第16-18页
   ·论文研究内容与安排第18-20页
第2章 LDPC码的构造第20-31页
   ·LDPC码描述第20-22页
     ·矩阵描述第20-21页
     ·图形描述第21-22页
   ·主要参数第22-25页
     ·最小汉明距离第22-23页
     ·行重和列重第23-24页
     ·最小环路第24-25页
   ·LDPC码的类型第25-27页
     ·规则型与非规则型第25页
     ·伪随机型与准循环Ⅰ型第25-26页
     ·准循环Ⅱ型第26-27页
   ·LDPC码构造方法第27-30页
     ·基于欧几里德几何学第27-28页
     ·基于投影几何学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LDPC码的解码算法及其实现分析第31-58页
   ·LDPC解码第31-35页
     ·硬判决解码第31-32页
     ·软判决解码第32-35页
   ·两相迭代解码算法第35-41页
     ·实数域TPMP算法第35-37页
     ·对数域TPMP算法第37-38页
     ·最小和算法第38页
     ·偏移量最小和算法第38-41页
     ·归一化最小和算法第41页
   ·分层迭代解码算法第41-45页
     ·横向分层算法第42-44页
     ·纵向分层算法第44-45页
   ·改进的TDMP算法第45-46页
   ·各种算法的纠错性能与计算复杂度比较第46-52页
     ·纠错性能比较第46-51页
     ·计算复杂度比较第51-52页
   ·LDPC码解码器实现面临的主要问题第52-54页
   ·高性能LDPC码解码器实现技术分析第54-57页
     ·提高LDPC码解码器吞吐率的方法分析第54-55页
     ·降低LDPC码解码器功耗的方法分析第55-56页
     ·减小LDPC码解码器面积的方法分析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DTMB系统中的QC-LDPC码解码器第58-99页
   ·DTMB系统及其QC-LDPC码第58-60页
     ·DTMB系统第58-59页
     ·DTMB系统中的QC-LDPC码第59-60页
   ·基于恒定偏移量最小和解码算法的解码器(解码器Ⅰ)第60-77页
     ·解码器Ⅰ的算法及其量化第60-62页
     ·解码器Ⅰ的并行度选择第62-63页
     ·解码器Ⅰ的硬件架构第63-64页
     ·解码器Ⅰ的并行校验节点更新(CNU)第64-68页
     ·解码器Ⅰ的变量节点更新(VNU)第68-70页
     ·解码器Ⅰ的存储器模块个数优化第70-73页
     ·解码器Ⅰ的验证与测试第73-75页
     ·解码器Ⅰ的测试结果与比较第75-77页
   ·基于归一化最小和解码算法的解码器(解码器Ⅱ)第77-98页
     ·解码器Ⅱ的算法及其量化第77-80页
     ·解码器Ⅱ的并行度选择第80-81页
     ·解码器Ⅱ的时序控制第81-83页
     ·解码器Ⅱ的硬件架构第83-85页
     ·解码器Ⅱ的行序串行扫描(RWSR)第85-86页
     ·解码器Ⅱ的列序串行扫描(CWSR)第86-87页
     ·解码器Ⅱ的时分复用与五级流水线第87-88页
     ·解码器Ⅱ的位置索引与符号的存储优化第88-91页
     ·解码器Ⅱ的功耗控制第91-92页
     ·解码器Ⅱ的验证与测试第92-94页
     ·解码器Ⅱ的测试结果与比较第94-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5章 WiMAX系统中的QC-LDPC码解码器第99-140页
   ·WiMAX系统及其QC-LDPC码第99-101页
     ·WiMAX系统第99页
     ·WiMAX系统中的QC-LDPC码第99-101页
   ·解码器Ⅲ和Ⅳ的算法及其量化第101-108页
   ·两相完全交叠的解码器(解码器Ⅲ)第108-121页
     ·解码器Ⅲ的并行度选择第108-110页
     ·解码器Ⅲ的硬件架构第110-112页
     ·解码器Ⅲ的对称四级流水线第112页
     ·解码器Ⅲ的基矩阵变换与非零子矩阵重排序第112-115页
     ·解码器Ⅲ的和值寄存器堆奇偶集划分第115-117页
     ·解码器Ⅲ的置换控制第117页
     ·解码器Ⅲ的校验节点处理器第117-118页
     ·解码器Ⅲ的迭代提前终止策略第118页
     ·解码器Ⅲ的验证与测试第118-120页
     ·解码器Ⅲ的测试结果与比较第120-121页
   ·两相完全交叠和双通道并行计算的解码器(解码器Ⅳ)第121-139页
     ·解码器Ⅳ的并行度选择第121页
     ·解码器Ⅳ的硬件架构第121-124页
     ·解码器Ⅳ的对称六级流水线第124-125页
     ·解码器Ⅳ的矩阵变换与非零子矩阵重排序第125-127页
     ·解码器Ⅳ的和值寄存器堆四象限划分第127-130页
     ·解码器Ⅳ的可配置置换网络第130页
     ·解码器Ⅳ的自信息恢复器第130-131页
     ·解码器Ⅳ的双通道校验节点处理器第131-132页
     ·解码器Ⅳ的多模控制第132-135页
     ·解码器Ⅳ的验证与测试第135-137页
     ·解码器Ⅳ的测试结果与比较第137-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6章 结论第140-143页
   ·总结第140-141页
   ·展望第141-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FDM超宽带系统的低能耗、低复杂度数字信号处理及VLSI实现方法研究
下一篇:IR-UWB射频收发机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