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蛋白质Beta折叠的分析与预测及生物信息工具开发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31页
 第一节 蛋白质结构预测概述第17-20页
     ·理论预测蛋白质结构的必要性第17页
     ·理论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相互作用力第19-20页
 第二节 β折叠二级结构简介第20-23页
     ·β折叠结构第20-22页
     ·β折叠结构中的股间氨基酸配对第22-23页
 第三节 β折叠二级结构研究概况第23-26页
     ·β折叠结构氨基酸配对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β折叠股排列预测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第四节 β折叠二级结构研究的意义第26-27页
 第五节 支持向量机简介第27-29页
     ·支持向量机概述第27-28页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第28-29页
     ·支持向量机的应用第29页
 第六节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关系第29-31页
第一部分:β折叠结构的氨基酸配对偏好性和配对规律的分析第31-86页
 第二章 数据集和数据前处理第32-52页
  第一节 数据集来源第32-33页
  第二节 蛋白质结构数据的前处理和数据库构建第33-40页
     ·蛋白质样本的筛选第33-34页
     ·数据对象的定义第34-35页
     ·股间氨基酸配对数据的提取第35-36页
     ·β折叠股对数据的提取第36-38页
     ·其他相关数据的提取第38-40页
     ·各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第40页
  第三节 不确定数据及处理方式举例第40-52页
     ·样本筛选整体统计第40-41页
     ·不确定数据举例第41-50页
     ·关于不确定数据的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β股间氨基酸配对的统计和偏好性分析第52-66页
  第一节 氨基酸配对统计概述第52-53页
  第二节 氨基酸配对频率的一阶统计第53-57页
     ·统计方法和结果第53-54页
     ·统计结果的讨论第54-57页
     ·一阶统计小结第57页
  第三节 氨基酸配对频率的二阶统计第57-66页
     ·统计方法和结果第57-60页
     ·氨基酸配对的整体分析第60-61页
     ·氨基酸配对的偏好性分析第61-63页
     ·平行和反平行折叠的氨基酸配对偏好性比较第63-64页
     ·二阶统计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基于多维尺度的氨基酸配对偏好性分析第66-86页
  第一节 多维尺度分析简介第66-67页
  第二节 相对频率矩阵的转换和最小二次优化第67-71页
     ·相对频率矩阵的转换第67-68页
     ·距离矩阵的校正第68-70页
     ·最小二次优化第70页
     ·压力指数第70-71页
  第三节 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和讨论第71-77页
     ·压力指数结果第71页
     ·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第71-77页
  第四节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和层次聚类对20种氨基酸降维第77-86页
     ·聚类方法第77-80页
     ·分层聚类结果第80-82页
     ·最优聚类第82-86页
第二部分:β折叠股的相互作用分析和排列预测第86-134页
 第五章 氨基酸配对与β股排列方向的关系第87-104页
  第一节 β股排列研究概述第87-88页
  第二节 β股对的特征提取第88-96页
     ·有关数据集的说明第89页
     ·β折叠股对的向量转换第89-91页
     ·平均编码向量的计算第91-94页
     ·使用平均编码向量对β折叠股对提取特征第94页
     ·β折叠股对提取特征的小结和实例第94-96页
  第三节 平行和反平行β股的特征分析第96-100页
     ·支持向量机分类第96-98页
     ·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结果第98-99页
     ·随机分类的验证第99-100页
  第四节 氨基酸配对在β股排列方向中的作用第100-104页
 第六章 基于氨基酸配对偏好预测β股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第104-118页
  第一节 预测β股的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意义和依据第104-105页
     ·预测β股的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意义第104页
     ·预测β股的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依据第104-105页
  第二节 基于氨基酸配对偏好编码β股对第105-109页
     ·平均氨基酸配对编码矩阵第105-106页
     ·编码β股对的方法第106-107页
     ·编码β股对的实例第107-109页
  第三节 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第109-112页
     ·交叉检验第109-111页
     ·评价指标第111-112页
  第四节 β股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预测结果第112-116页
     ·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结果第112-113页
     ·支持向量机与其他一些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比较第113-115页
     ·支持向量机对平衡样本集的预测结果第115-116页
  第五节 对β股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预测的小结第116-118页
 第七章 β折叠股配对关联规律的探索第118-129页
  第一节 β折叠股的配对关联第118-120页
     ·β折叠股的配对关联概述第118-119页
     ·有关配对关联的几个定义第119-120页
  第二节 从β折叠距离考察β折叠股的配对关联规律第120-123页
     ·β折叠距离的统计方法第120-121页
     ·β折叠距离的统计结果第121-123页
  第三节 相邻β折叠股配对关联的氨基酸距离分析第123-124页
  第四节 不相邻β折叠股配对关联的间隔股片层系统同异分析第124-127页
     ·BSD为2的间隔股的片层系统第125页
     ·BSD为3的间隔股的片层系统第125-127页
  第五节 本章主要结论第127-129页
 第八章 配对β折叠股延伸末端的统计第129-134页
  第一节 配对延伸末端概述第129-131页
     ·配对延伸末端和有关变量的定义第129-130页
     ·配对相对位置的表示方法第130-131页
  第二节 配对延伸末端的统计结果第131-134页
第三部分:生物信息软件或工具的开发第134-188页
 第九章 氨基酸配对可视化软件StrandPairsViewer的开发第135-142页
  第一节 生物信息软件或工具开发概述第135-136页
  第二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概述第136-137页
  第三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第137-138页
  第四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的主要特点第138-140页
     ·β折叠数据的前处理第138页
     ·用户数据集的管理第138页
     ·β折叠的可视化第138-139页
     ·简单的统计分析第139-140页
  第五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小结第140-142页
 第十章 生物大分子序列关系动态绘图软件SRD的开发第142-161页
  第一节 转化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大分子的序列关系第142-143页
  第二节 SRD软件采用的主要绘图算法第143-151页
     ·表示序列关系的矩阵和无向图第143-144页
     ·带分类的无向图第144-145页
     ·后台数据库第145-147页
     ·图形布局算法第147-150页
     ·图形热区第150-151页
  第三节 SRD软件的实现和特性简介第151-156页
     ·SRD软件的实现平台第151页
     ·SRD软件的性能第151页
     ·SRD软件的特性简介第151-155页
     ·SRD软件与其他同类软件的主要特性比较第155-156页
  第四节 使用SRD软件分析序列关系的实例第156-159页
     ·帮助探察人类艾滋病病毒(HIV)传播途径的线索第156-158页
     ·考察不同物种间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关系第158-159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第十一章 其他生物信息软件或工具的设计与开发第161-185页
  第一节 时间序列数据读取和展示工具NRChart控件的设计与实现第161-167页
     ·神经信息学和时间序列数据第161-162页
     ·NRChart控件的主要设计思想第162-165页
     ·NRChart控件的使用实例第165-167页
  第二节 膜片钳数据前处理软件PCDReader的开发第167-172页
     ·膜片钳和膜片钳数据的前处理第167-168页
     ·clsPulseData类模块的设计第168-170页
     ·PCDReader软件的主要特点第170-171页
     ·PCDReader软件的运行性能第171-172页
  第三节 LTP文本数据转换小工具LTPConverter的开发第172-173页
  第四节 通用纯文本处理软件超级记事本的开发第173-179页
     ·超级记事本软件概述第173-175页
     ·超级记事本软件设计的主要创新点第175-176页
     ·超级记事本软件的使用举例第176-179页
  第五节 VB中增强滚动条控件类模块的实现第179-185页
     ·滚动条控件第179-180页
     ·程序设计和主要技术第180-182页
     ·接口和调用方法第182-183页
     ·增强滚动条控件类模块的主要特点第183-185页
 第十二章 结论第185-188页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第185-186页
  第二节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86-187页
  第三节 今后的研究方向第187-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00页
致谢第200-20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质点突变效果预测与突变数据库研究
下一篇:直突摇蚊亚科五属系统学研究(双翅目:摇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