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击键动力学的智能手机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击键动力学的身份认证相关技术 | 第18-33页 |
2.1 身份认证 | 第18-20页 |
2.1.1 身份认证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2 身份认证的方法 | 第19-20页 |
2.2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 | 第20-24页 |
2.2.1 生物特征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2.2 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 | 第21-24页 |
2.3 基于击键动力学的身份认证技术 | 第24-28页 |
2.3.1 击键动力学相关概念 | 第24页 |
2.3.2 智能手机击键动力学特点 | 第24-25页 |
2.3.3 智能手机击键动力学流程 | 第25-26页 |
2.3.4 智能手机击键动力学常见特征 | 第26-28页 |
2.4 机器学习算法 | 第28-31页 |
2.5 智能手机击键动力学身份认证性能评估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差分进化和对抗噪声的手机身份认证技术 | 第33-53页 |
3.1 手机身份认证特征选择 | 第33-34页 |
3.2 特征优化算法选择 | 第34-40页 |
3.2.1 过滤式特征优化算法 | 第34-35页 |
3.2.2 封装式特征优化算法 | 第35-37页 |
3.2.3 特征优化算法性能评估 | 第37-40页 |
3.3 分类算法测试 | 第40-42页 |
3.4 分类器算法选择 | 第42-47页 |
3.5 对抗噪声构造 | 第47-50页 |
3.6 鲁棒性测试与增强 | 第50-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智能手机身份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3-64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53页 |
4.2 系统设计 | 第53-61页 |
4.2.1 信息采集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5-56页 |
4.2.2 准确率提升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6-59页 |
4.2.3 鲁棒性测试与增强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9-60页 |
4.2.4 身份认证测试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60-61页 |
4.3 功能逻辑设计 | 第61-63页 |
4.3.1 主界面 | 第61-62页 |
4.3.2 用户注册管理 | 第62页 |
4.3.3 合法用户训练 | 第62-63页 |
4.3.4 测试阶段 | 第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智能手机身份认证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4-66页 |
5.2 测试数据 | 第66页 |
5.3 测试结果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