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沈北新区海绵设施布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8页
        1.1.1 城市雨水问题突出第15-17页
        1.1.2 传统雨洪管理的不足第17-18页
        1.1.3 雨水基础设施专项研究需求提高第18页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2.2 研究内容第19页
        1.2.3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2页
        1.3.1 雨水资源化利用理论第20-21页
        1.3.2 低影响开发理论第21页
        1.3.3 灰色基础设施理论第21-22页
        1.3.4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理论第22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2-31页
        1.4.1 有关城市化对于雨水循环的影响研究第22-27页
        1.4.2 有关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第27-30页
        1.4.3 有关城市雨水基础设施的研究第30-31页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31-33页
        1.5.1 研究方法第31页
        1.5.2 研究框架第31-33页
第二章 城市海绵设施相关研究与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第33-51页
    2.1 城市海绵设施概念界定第33-35页
        2.1.1 “海绵”概念源起第33页
        2.1.2 城市海绵设施概念第33页
        2.1.3 城市海绵设施理念解析第33-34页
        2.1.4 城市海绵设施优势及建设意义第34-35页
    2.2 城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2.2.1 城市传统排水系统第35页
        2.2.2 城市传统雨水基础设施第35-36页
        2.2.3 传统雨水基础设施存在的局限第36-37页
    2.3 城市海绵设施类型第37-46页
        2.3.1 雨水滞蓄设施第38-41页
        2.3.2 雨水传输设施第41-42页
        2.3.3 雨水贮存设施第42-44页
        2.3.4 雨水净化设施第44-45页
        2.3.5 雨水利用设施第45-46页
    2.4 国内外海绵城市研究现状第46-47页
        2.4.1 国内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第46页
        2.4.2 境外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第46-47页
    2.5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第47-49页
        2.5.1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第47-48页
        2.5.2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第48-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沈北新区现状及区域问题分析第51-69页
    3.1 沈北新区现状概况第51-59页
        3.1.1 地理位置第51页
        3.1.2 气候及降雨特征第51-52页
        3.1.3 水资源条件第52-54页
        3.1.4 历史洪涝情况第54-55页
        3.1.5 现状规划情况第55-59页
    3.2 区域宏观问题分析第59-61页
        3.2.1 雨污混流现象严重第59页
        3.2.2 水污染问题严重第59-60页
        3.2.3 雨水径流流失严重第60-61页
        3.2.4 雨水资源化利用不足第61页
    3.3 区域微观问题分析第61-64页
        3.3.1 微观现状调研第61-64页
        3.3.2 现状问题总结第64页
    3.4 研究区不同功能区海绵设施建设需求第64-67页
        3.4.1 居住区第65-66页
        3.4.2 工业区第66页
        3.4.3 道路广场第66页
        3.4.4 公园绿地第66页
        3.4.5 河湖水系第66-67页
    3.5 研究区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第67-68页
        3.5.1 雨水汇集第67-68页
        3.5.2 雨水渗透第68页
        3.5.3 雨水贮存第68页
        3.5.4 雨水净化第68页
        3.5.5 雨水管网第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沈北新区海绵设施规划策略第69-83页
    4.1 研究区海绵设施选择原则第69-70页
    4.2 规划布局原则及目标第70-73页
        4.2.1 布局原则第70-71页
        4.2.2 布局目标第71-73页
    4.3 场地条件分析第73-77页
        4.3.1 地形地貌第73-74页
        4.3.2 下垫面第74-75页
        4.3.3 地表径流系数第75页
        4.3.4 汇水分区第75-77页
    4.4 研究区海绵设施系统构建第77-79页
        4.4.1 海绵设施系统框架第77页
        4.4.2 海绵设施布局模式第77-78页
        4.4.3 海绵设施布置与城市雨水管网协调原则第78-79页
        4.4.4 海绵设施建设策略第79页
    4.5 研究区海绵设施规划程序第79-81页
        4.5.1 海绵设施类型选择第80页
        4.5.2 海绵设施总体布局第80页
        4.5.3 微观层面海绵设施布局第80-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沈北新区海绵设施总体布局规划第83-103页
    5.1 研究区海绵设施类型选择第83-87页
        5.1.1 城市建设区第85-86页
        5.1.2 自然调蓄区第86-87页
    5.2 研究区海绵设施总体布局规划第87-95页
        5.2.1 居住区第88-89页
        5.2.2 工业区第89-91页
        5.2.3 道路广场第91-93页
        5.2.4 公园绿地第93-94页
        5.2.5 河湖水系第94-95页
    5.3 海绵设施布局结构及手法第95-98页
        5.3.1 布局结构第95-96页
        5.3.2 布局手法第96-98页
    5.4 新城子海绵设施布局实证第98-101页
        5.4.1 新城子新城海绵设施布局第98-99页
        5.4.2 海绵设施具体化改造第99-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5页
    6.1 结论第103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课题来源第107-108页
作者简介第108-10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配电变压器谐波损耗及其可叠加性研究
下一篇:自然循环动态比例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