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国际旅游呈良性发展态势 | 第12-13页 |
1.1.2 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 | 第13-14页 |
1.1.3 凤城市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 第14页 |
1.1.4 小结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3.1 国外研究历程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进程 | 第17-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页 |
1.3.4 凤城市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基础 | 第22-3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1.1 全域旅游及旅游系统 | 第22页 |
2.1.2 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旅游产品 | 第22-23页 |
2.1.3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 | 第23页 |
2.2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 第23-24页 |
2.2.2 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 第24-25页 |
2.2.3 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 第25页 |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5-26页 |
2.2.5 区域合作理论 | 第26-27页 |
2.3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解析 | 第27-32页 |
2.3.1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 | 第27-28页 |
2.3.2 旅游系统构成要素分析 | 第28-29页 |
2.3.3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 | 第29-31页 |
2.3.4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凤城市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2-58页 |
3.1 凤城市域基本概况 | 第32-40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32-34页 |
3.1.2 自然与资源条件 | 第34-35页 |
3.1.3 区位与交通条件 | 第35-36页 |
3.1.4 城镇体系现状 | 第36-37页 |
3.1.5 产业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3.1.6 历史文化 | 第38-40页 |
3.2 凤城市域旅游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 | 第40-47页 |
3.2.1 凤城市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 | 第40-41页 |
3.2.2 凤城市域旅游资源系统特征 | 第41-44页 |
3.2.3 凤城市域旅游资源评价 | 第44-47页 |
3.3 凤城市域旅游市场调查分析与评价 | 第47-53页 |
3.3.1 国内外旅游市场变化趋势 | 第47页 |
3.3.2 凤城市域旅游市场现状 | 第47-52页 |
3.3.3 旅游市场调查系统评价 | 第52-53页 |
3.4 凤城市域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第53-55页 |
3.4.1 旅游产业发展互动性不强 | 第54页 |
3.4.2 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 第54页 |
3.4.3 新兴业态少,旅游产业链短 | 第54-55页 |
3.4.4 旅游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55页 |
3.5 凤城市域旅游发展阶段的判定 | 第55-57页 |
3.6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凤城市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分析 | 第58-86页 |
4.1 凤城市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 第58-64页 |
4.1.1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定量分析 | 第58-62页 |
4.1.2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4.1.3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 第63-64页 |
4.2 凤城市域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 第64-72页 |
4.2.1 现状交通系统分析 | 第65-68页 |
4.2.2 基于α指数的网络回路性分析 | 第68-70页 |
4.2.3 基于β指数的网络连接性分析 | 第70页 |
4.2.4 基于γ指数的网络连通度分析 | 第70页 |
4.2.5 平均径路长 | 第70-71页 |
4.2.6 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 第71-72页 |
4.3 凤城市域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 第72-79页 |
4.3.1 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 第72页 |
4.3.2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 第72-75页 |
4.3.3 国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 第75-78页 |
4.3.4 与周边旅游市场的关系 | 第78-79页 |
4.4 凤城市旅游服务设施空间结构分析 | 第79-85页 |
4.4.1 旅游餐饮设施空间结构 | 第80-81页 |
4.4.2 旅游住宿设施空间结构 | 第81-82页 |
4.4.3 旅行社空间结构 | 第82-84页 |
4.4.4 旅游服务设施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 第84-85页 |
4.5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凤城市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构建 | 第86-106页 |
5.1 总体旅游空间格局构建 | 第86-96页 |
5.1.1 旅游空间格局构建要素 | 第86-88页 |
5.1.2 旅游空间格局的构建 | 第88-93页 |
5.1.3 产业空间布局及旅游产品的开发 | 第93-96页 |
5.2 旅游交通网络体系的优化 | 第96-102页 |
5.2.1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优化分析 | 第96-99页 |
5.2.2 道路优化评价 | 第99-100页 |
5.2.3 统筹设计合理的精品旅游线路 | 第100-102页 |
5.3 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 | 第102-105页 |
5.3.1 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结构 | 第102-104页 |
5.3.2 旅游服务设施优化评价 | 第104-105页 |
5.4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106页 |
6.2 主要创新 | 第106-107页 |
6.3 研究中的局限 | 第107页 |
6.4 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附录一 | 第112-114页 |
作者简介 | 第11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