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低聚半乳糖的概述 | 第8-10页 |
1.1.1 低聚半乳糖的定义 | 第8页 |
1.1.2 低聚半乳糖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 第8-10页 |
1.1.3 低聚半乳糖的制备方法及现状 | 第10页 |
1.2 β-半乳聚糖酶概述 | 第10-14页 |
1.2.1 β-半乳聚糖酶的定义 | 第10-11页 |
1.2.2 β-半乳聚糖酶的来源 | 第11页 |
1.2.3 β-半乳聚糖酶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4 β-半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9页 |
2.1.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16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6-17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2.1.4 培养基 | 第18页 |
2.1.5 溶液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35页 |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页 |
2.2.2 黑曲霉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19-21页 |
2.2.3 cDNA的合成 | 第21-22页 |
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页 |
2.2.5 PCR扩增反应 | 第22页 |
2.2.6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2-26页 |
2.2.7 重组毕赤酵母GS115的遗传转化 | 第26-27页 |
2.2.8 重组转化子的摇瓶发酵 | 第27页 |
2.2.9 β-半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 第27-28页 |
2.2.10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11 β-半乳聚糖酶的酶活检测 | 第29-30页 |
2.2.12 β-半乳聚糖酶AghA酶学性质的分析 | 第30-31页 |
2.2.13 β-半乳聚糖酶AghA水解天然底物制备低聚糖 | 第31-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6页 |
3.1 β-半乳聚糖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对比和分析 | 第35-39页 |
3.1.1 不同来源内切β-1,4-半乳聚糖酶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35-36页 |
3.1.2 不同来源内切β-1,4-半乳聚糖酶的亲缘关系分析 | 第36-37页 |
3.1.3 内切β-1,4-半乳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37-38页 |
3.1.4 黑曲霉内切β-1,4-半乳聚糖酶的三维结构模拟 | 第38-39页 |
3.2 黑曲霉β-半乳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第39-40页 |
3.2.1 黑曲霉总R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3.2.2 PCR扩增反应 | 第40页 |
3.3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1页 |
3.4 重组酵母菌的构建与重组酶的发酵制备 | 第41-42页 |
3.5 毕赤酵母重组菌株的发酵水平 | 第42-43页 |
3.6 β-半乳聚糖酶AghA的分离纯化 | 第43-46页 |
3.7 β-半乳聚糖酶AghA的酶学特征 | 第46-50页 |
3.7.1 温度对β-半乳聚糖酶AghA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7.2 pH对重组酶AghA的活性和稳定性影响 | 第47-49页 |
3.7.3 金属离子对AghA酶活的影响 | 第49页 |
3.7.4 动力学常数 | 第49-50页 |
3.7.5 底物特异性 | 第50页 |
3.8 β-半乳聚糖酶AghA水解天然底物制备低聚半乳糖 | 第50-56页 |
3.8.1 β-半乳聚糖酶AghA水解天然底物的产物特征 | 第51页 |
3.8.2 β-半乳聚糖酶AghA作用土豆浆释放低聚半乳糖的分析 | 第51-52页 |
3.8.3 条件优化提高产物中低聚半乳糖的浓度 | 第52-54页 |
3.8.4 正交实验确定最优条件 | 第54-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6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6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5 展望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