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安徽省林业扶贫成效及后续对策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理论基础第12-13页
        1.2.1 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第12页
        1.2.2 “发展极”理论第12-13页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扶贫与林业扶贫第18-22页
    2.1 我国扶贫工作与林业扶贫工作历程第18-20页
    2.2 林业扶贫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取得双赢的理论分析第20-22页
3 林业扶贫模式及安徽省实践第22-27页
    3.1 我国林业扶贫模式第22-23页
        3.1.1 林业生态扶贫模式第22页
        3.1.2 林业产业扶贫模式第22-23页
    3.2 安徽省林业扶贫实践第23-27页
        3.2.1 实施林业生态扶贫,改善贫困区域生态环境第24页
        3.2.2 科学制定林业精准扶贫方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第24-25页
        3.2.3 实施林业产业扶贫,发展经济,带动脱贫第25-26页
        3.2.4 全面建立林长制,明确责任,指挥发展第26页
        3.2.5 林业科技推广支撑林业扶贫开展第26-27页
4 安徽省林业扶贫成效第27-31页
    4.1 经济效益第27-28页
        4.1.1 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第27页
        4.1.2 就业机会增加,提高贫困户工资性收入第27-28页
        4.1.3 生态工程建设,增加贫困户转移性收入第28页
    4.2 社会生态效益第28-31页
        4.2.1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户居住条件逐渐改善第28-29页
        4.2.2 实用技术推广,提升贫困户增收技能第29页
        4.2.3 保护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增强第29-31页
5 制约安徽省林业扶贫绩效的因素第31-34页
    5.1 贫困户劳动力缺乏第31-32页
    5.2 贫困地区生态相对脆弱第32页
    5.3 资金需求大,林业扶贫资金供给主体较为单一第32页
    5.4 林业扶贫科技推广人才激励不足第32-33页
    5.5 扶贫企业、大户、散户的利益分配失衡第33-34页
6 提升安徽省林业扶贫绩效的对策建议第34-37页
    6.1 与健康扶贫智力扶贫相结合,逐步发挥贫困户内在力量第34页
    6.2 加强林业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改善生态脆弱情况第34页
    6.3 多部门协作,拓宽林业投资融资渠道第34-35页
    6.4 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人才待遇第35-36页
    6.5 统筹整合涉林资金,明确扶贫资金收益权,改善现行利益分配机制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个人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肉羊产业链整合研究
下一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青州市玉米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