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间质干细胞与缺血性心肌损伤修复 | 第15-16页 |
1.1.1 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1.1.2 间质干细胞与缺血性心肌损伤修复 | 第15-16页 |
1.2 exosomes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exosomes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1.2.2 exosomes与缺血性心脏病 | 第17-19页 |
1.3 Smad7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Smad7基因生物学特性 | 第19-20页 |
1.3.2 Smad7与急性心肌梗死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方法、实验设计方案和意义 | 第22-25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3 实验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三章 HucMSCs-exosomes的分离纯化鉴定 | 第25-32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3.1.1 主要材料 | 第25-26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3.2 方法 | 第26-28页 |
3.2.1 HucMSCs的分离培养和MSCs-CM的制备 | 第26-27页 |
3.2.2 exosomes的分离提取以及纯化 | 第27页 |
3.2.3 纳米颗粒分析仪检测hucMSCs-exosomes的大小和浓度 | 第27页 |
3.2.4 总蛋白提取及Westernblot分析鉴定exosomes相关蛋白标志物的表达 | 第27-28页 |
3.3 结果 | 第28-31页 |
3.3.1 HucMSCs的形态特征 | 第28页 |
3.3.2 HucMSCs-exosomes的大小和浓度检测 | 第28-30页 |
3.3.3 HucMSCs-exosomes表达分子标志物 | 第30-31页 |
3.4 讨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hucMSCs-exosomes改善AMI心肌损伤并上调Smad7表达 | 第32-43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4.1.1 主要材料 | 第32-33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4.2 方法 | 第33-36页 |
4.2.1 SD大鼠AMI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4.2.2 超声心动图分析hucMSCs-exosomes治疗AMI效果 | 第34页 |
4.2.3 心肌组织标本处理及保存 | 第34页 |
4.2.4 HE染色 | 第34-35页 |
4.2.5 H9C2(2-1)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模型的构建 | 第35页 |
4.2.6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 | 第35页 |
4.2.7 台盼蓝染色计数 | 第35-36页 |
4.2.8 实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36页 |
4.3 结果 | 第36-41页 |
4.3.1 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hucMSCs-exosomes改善AMI大鼠心功能 | 第36页 |
4.3.2 HE染色显示hucMSCs-exosomes改善SD大鼠心肌组织损伤 | 第36-38页 |
4.3.3 hucMSCs-exosomes体内上调AMI后心肌细胞Smad7蛋白的表达 | 第38-39页 |
4.3.4 hucMSCs-exosomes体外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并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 | 第39-41页 |
4.4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HucMSCs-exosomes在AMI心肌损伤修复中调节Smad7的机制探究.. | 第43-63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5.1.1 主要材料 | 第43-44页 |
5.1.2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5.2 方法 | 第44-53页 |
5.2.1 细胞培养 | 第44-45页 |
5.2.2 生物信息学预测调控Smad7表达的miRNA | 第45页 |
5.2.3 心肌组织标本和H9C2(2-1)心肌细胞中总RNA提取 | 第45页 |
5.2.4 miRNA逆转录 | 第45-46页 |
5.2.5 miRNA荧光实时定量PCR | 第46-47页 |
5.2.6 寡核酸片段配制 | 第47页 |
5.2.7 细胞转染 | 第47-48页 |
5.2.8 构建靶基因报告载体 | 第48-52页 |
5.2.8.1 野生型Smad7mRNA3’UTR寡核苷酸片段的纯化与合成 | 第48页 |
5.2.8.2 突变型Smad7mRNA3’UTR寡核苷酸片段的纯化与合成 | 第48页 |
5.2.8.3 寡核酸片段退火 | 第48-49页 |
5.2.8.4 退火后片段纯化 | 第49-50页 |
5.2.8.5 酶切反应 | 第50页 |
5.2.8.6 连接反应 | 第50页 |
5.2.8.7 转化 | 第50-51页 |
5.2.8.8 挑取阳性克隆并扩增 | 第51页 |
5.2.8.9 质粒小提 | 第51-52页 |
5.2.9 报告基因载体转染 | 第52页 |
5.2.10 报告基因检测 | 第52页 |
5.2.11 实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5.3 结果 | 第53-60页 |
5.3.1 Smad7靶miRNA及结合位点 | 第53页 |
5.3.2 miR-125b-5p与Smad7表达趋势呈负相关 | 第53-55页 |
5.3.3 miR-125b-5pmimics瞬时转染系统的构建 | 第55-56页 |
5.3.4 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证实miR-125b-5p是Smad7的靶基因 | 第56-58页 |
5.3.5 H9C2(2-1)心肌细胞过表达miR-125b-5p抑制Smad7表达 | 第58页 |
5.3.6 hucMSCs-exosomes通过抑制miR-125b-5p上调Smad7表达进而修复心肌损伤 | 第58-60页 |
5.4 讨论 | 第60-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一、结论 | 第63页 |
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加会议 | 第79页 |
一、科研成果 | 第79页 |
二、参加会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