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M电器公司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综合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内部控制 | 第22-23页 |
2.1.2 内部控制目标 | 第23-24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4-28页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4-25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27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2.2.4 成本管理理论 | 第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家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1 家电行业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3.2 家电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3.2.1 管理层水平有待提高 | 第30页 |
3.2.2 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问题严重 | 第30页 |
3.2.3 内部控制环节的侧重有失偏颇 | 第30-31页 |
3.3 提高家电行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动因 | 第31-32页 |
3.3.1 提高家电企业经济效益 | 第31页 |
3.3.2 提高家电企业财务质量 | 第31页 |
3.3.3 促进家电行业健康发展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M电器公司案例分析 | 第33-55页 |
4.1 M电器公司简介 | 第33-38页 |
4.1.1 公司规模 | 第33页 |
4.1.2 公司组织结构 | 第33-34页 |
4.1.3 公司财务状况 | 第34-37页 |
4.1.4 同行业企业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4.2 M电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调查描述 | 第38-44页 |
4.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38页 |
4.2.2 分析工具与方法 | 第38页 |
4.2.3 描述性统计与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4.3 M电器公司内部控制重要环节分析 | 第44-52页 |
4.3.1 M电器公司管理层面内部控制分析 | 第44-50页 |
4.3.2 M电器公司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分析 | 第50-52页 |
4.4 M电器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 第52-54页 |
4.4.1 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4.4.2 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优势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家电制造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 第55-62页 |
5.1 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实施 | 第55-56页 |
5.1.1 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 第55页 |
5.1.2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 | 第55页 |
5.1.3 实施多样性审计 | 第55页 |
5.1.4 建立风险控制预警体系 | 第55-56页 |
5.2 内部控制成本要合理化 | 第56-58页 |
5.2.1 分解重点风险与一般风险 | 第56页 |
5.2.2 利用已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信息系统 | 第56-57页 |
5.2.3 选取合适的内部控制形式 | 第57-58页 |
5.3 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化 | 第58页 |
5.3.1 内部控制制度要切合公司实际 | 第58页 |
5.3.2 内部控制制度应内容全面、目标一致 | 第58页 |
5.4 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 | 第58-60页 |
5.4.1 董事会与管理层应相互制约 | 第58-59页 |
5.4.2 设置合适的监事会规模 | 第59页 |
5.4.3 明确权责边界 | 第59-60页 |
5.5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互联网 | 第60-61页 |
5.5.1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 | 第60页 |
5.5.2 充分利用互联网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