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6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电催化反应及其催化剂 | 第14-43页 |
1.2.1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 第14-28页 |
1.2.2 电催化氧析出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 | 第28-36页 |
1.2.3 电催化氢气析出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 | 第36-43页 |
1.3 电催化能量转化技术应用 | 第43-46页 |
1.3.1 氢燃料电池技术 | 第43-44页 |
1.3.2 金属-空气电池技术 | 第44-45页 |
1.3.3 电解水技术 | 第45-46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6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63-69页 |
2.1 化学试剂 | 第63-6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64-66页 |
2.3 分析表征 | 第66-69页 |
第三章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电催化剂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69-91页 |
3.1 引言 | 第69-7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3.2.1 电催化材料合成 | 第71-72页 |
3.2.2 电催化性能表征 | 第72-7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3页 |
3.3.1 Co@NSC/MWCNTs的结构表征 | 第74-78页 |
3.3.2 Co@NSC/MWCNTs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78-83页 |
3.4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第四章 氮掺杂碳包裹FeCo合金纳米粒子氧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91-117页 |
4.1 引言 | 第91-9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2-94页 |
4.2.1 电催化材料合成 | 第92-93页 |
4.2.2 电催化性能表征 | 第93-9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4-110页 |
4.3.1 Fe_(1.2)Co@NC/NCNTs的结构表征 | 第94-100页 |
4.3.2 Fe_(1.2)Co@NC/NCNTs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100-107页 |
4.3.3 组装锌-空气电池及性能测试 | 第107-110页 |
4.4 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第五章 多孔结构CoNi/CoFe_2O_4/NF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性能研究 | 第117-143页 |
5.1 引言 | 第117-11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8-121页 |
5.2.1 电催化材料合成 | 第118-120页 |
5.2.2 电催化性能表征 | 第120-12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1-134页 |
5.3.1 CoNi/CoFe_2O_4/NF的结构表征 | 第121-125页 |
5.3.2 CoNi/CoFe_2O_4/NF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125-131页 |
5.3.3 全水解性能测试 | 第131-134页 |
5.4 小结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3页 |
第六章 核壳结构CoS_2@MoS_2/CP复合电极材料用于全pH范围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 第143-169页 |
6.1 引言 | 第143-14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44-147页 |
6.2.1 电催化材料合成 | 第144-146页 |
6.2.2 电催化性能表征 | 第146-147页 |
6.2.3 DTF理论计算 | 第14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47-161页 |
6.3.1 CoS_2@MoS_2/CP的结构表征 | 第147-151页 |
6.3.2 CoS_2@MoS_2/CP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151-159页 |
6.3.3 DFT理论计算研究 | 第159-161页 |
6.4 小结 | 第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9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69-173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69-171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171-172页 |
7.3 展望 | 第172-173页 |
致谢 | 第173-17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75-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