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木质纤维素结构的绿色解聚和木质素、纤维素的提取与转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生物质资源第15页
    1.2 木质纤维素的简介第15-21页
        1.2.1 木质素第16-20页
            1.2.1.1 木质素的结构和性质第16-19页
            1.2.1.2 木质素的降解第19-20页
        1.2.2 纤维素第20-21页
            1.2.2.1 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第20页
            1.2.2.2 纤维素的溶解体系第20-21页
    1.3 木质纤维素的整体结构解聚第21-23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与意义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29页
第2章 氯化锌熔盐快速糖化木质纤维素中多糖并提取木质素第29-49页
    2.1 概述第29-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5页
        2.2.1 原料、试剂和使用仪器第31-32页
            2.2.1.1 原料和试剂第31页
            2.2.1.2 使用仪器第31-32页
        2.2.2 酸性氯化锌水合物法分离木质素第32页
        2.2.3 单糖的制备和氯化锌的回收利用第32页
        2.2.4 不溶性残渣和可溶性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第32-33页
        2.2.5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第33-35页
            2.2.5.1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2.5.2 糖类物质的测定第33页
            2.2.5.3 酸不溶木质素的分子量的测定第33-34页
            2.2.5.4 核磁共振分析第34页
            2.2.5.5 木质素表面形貌和元素分析第34页
            2.2.5.6 木质素结构的红外和热稳定分析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6页
        2.3.1 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生物质快速糖产物的影响第36-38页
            2.3.1.1 不同盐酸浓度对麦秸杆糖化产物的影响第36-37页
            2.3.1.2 不同反应温度对麦秸杆糖化产物的影响第37-38页
            2.3.1.3 不同反应时间对麦秸杆糖化产物的影响第38页
        2.3.2 酸性氯化锌水合物提取木质素的表征第38-44页
        2.3.3 氯化锌的回收和再利用的结果分析第44-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3章 合成CuFeS_2纳米晶体催化氧化将木质素降解成小分子酸第49-69页
    3.1 概述第49-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54页
        3.2.1 原料、试剂和使用仪器第50-51页
            3.2.1.1 原料和试剂第50-51页
            3.2.1.2 使用仪器第51页
        3.2.2 实验过程第51-53页
            3.2.2.1 木质素的提取及纯化第51-52页
            3.2.2.2 制作CuFeS_2催化剂第52页
            3.2.2.3 模型化合物的制备第52-53页
            3.2.2.4 使用催化剂对木质素通过催化氧化反应进行降解第53页
        3.2.3 分析及表征第53-54页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54-67页
        3.3.1 木质素成分分析第54-56页
        3.3.2 CuFeS_2纳米晶体催化剂第56-58页
        3.3.3 模型化合物的解聚第58-59页
        3.3.4 木质素的解聚降解第59-61页
        3.3.5 木质素降解产物的分离与检测第61-63页
        3.3.6 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第63-66页
        3.3.7 木质素催化降解反应机理第66-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4章 DES脱除木材中的木质素及制备碳点荧光透明木材复合薄膜用作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材料第69-89页
    4.1 概述第69-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3页
        4.2.1 主要化学试剂和仪器第70-71页
            4.2.1.1 所用主要试剂第70-71页
            4.2.1.2 所用主要仪器第71页
        4.2.2 DES的制备第71页
        4.2.3 木块木质素的脱除第71-72页
        4.2.4 碳量子点的合成第72页
        4.2.5 聚合物的渗透第72页
        4.2.6 回收DES第72页
        4.2.7 LED器件的制造第72-73页
        4.2.8 材料表征第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4页
        4.3.1 DES的机制第73-74页
        4.3.2 木块木质素的脱除第74-76页
        4.3.3 碳点结构表征和分析第76-79页
        4.3.4 透明木材的性能和结构分析第79-82页
        4.3.5 碳点/透明木材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第82-83页
        4.3.6 白色LED封装材料的光学性能第83-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5章 天然纤维素的绿色溶解第89-107页
    5.1 概述第89-90页
    5.2 实验部分第90-93页
        5.2.1 主要化学试剂和使用仪器第90-91页
            5.2.2.1 主要使用试剂第90-91页
            5.2.2.2 主要使用仪器第91页
        5.2.2 ChCl和草酸DES的制备第91页
        5.2.3 天然纤维素的制备第91页
        5.2.4 天然纤维素分子量的测定第91-92页
        5.2.5 [2-HETMA][Lys]离子液体的配制和纤维素的溶解第92页
        5.2.6 离子液体对纤维素溶解度的测定第92页
        5.2.7 纤维素溶解的流变性能的测试第92-93页
        5.2.8 纤维素的再生第9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3-104页
        5.3.1 麦秸秆纤维素的表征第93-94页
        5.3.2 天然纤维素分子量第94页
        5.3.3 核磁共振分析第94-95页
        5.3.4 显微镜分析第95-102页
            5.3.4.1 强力超声预处理的影响第96-97页
            5.3.4.2 不同浓度的麦秸秆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MCC)的溶解度第97-98页
            5.3.4.3 溶解时间的影响第98-99页
            5.3.4.4 溶解温度的影响第99-101页
            5.3.4.5 不同浓度麦秸秆纤维素粘度的变化第101-102页
        5.3.5 纤维素再生第102-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7页
第6章 木质素多孔电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第107-121页
    6.1 概述第107-108页
    6.2 实验部分第108-110页
        6.2.1 所用的试剂和仪器第108-109页
            6.2.1.1 所用试剂第108-109页
            6.2.1.2 主要使用的仪器第109页
        6.2.2 三组分DES (3C-DES)的配制第109页
        6.2.3 木质素多孔材料的制备第109-110页
        6.2.4 DES溶剂的回收第110页
        6.2.5 木质素多孔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1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0-119页
        6.3.1 木质素的表征第110-111页
        6.3.2 DES的回收和性质表征第111-112页
        6.3.3 木质素多孔材料的表征第112-115页
        6.3.4 木质素多孔碳材料的结构表征第115-119页
    6.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1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21-12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磁通量绳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活体浮游藻叶绿素定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