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改性钨酸铋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引言与文献综述第13-14页
    1.2 钨酸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1 钨酸铋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6-18页
        1.2.2 钨酸铋的光催化应用领域第18-19页
    1.3 钨酸铋的活性提高策略第19-23页
        1.3.1 金属负载第20-21页
        1.3.2 半导体复合第21-22页
        1.3.3 元素掺杂第22页
        1.3.4 表面修饰第22-23页
    1.4 本工作的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Bi/Bi_2WO_(6-x)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双酚类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第25-47页
    2.1 引言第25-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0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7页
        2.2.2 样品合成第27-28页
        2.2.3 样品表征第28-29页
        2.2.4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29页
        2.2.5 捕获剂实验第29页
        2.2.6 环境因素干扰实验第29-30页
        2.2.7 活性氧物种~1O_2 和·O_2~-的测定第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45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30-31页
        2.3.2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第31-32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2-34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4-35页
        2.3.5 ~1O_2 的检测第35-37页
        2.3.6 光催化活性研究第37-38页
        2.3.7 捕获剂实验第38-39页
        2.3.8 双酚衍生物的降解第39-40页
        2.3.9 环境因素干扰实验第40-44页
        2.3.10 氟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C修饰Bi_2WO_6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氟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去除中的应用第47-67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方法第48-52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48-49页
        3.2.2 样品合成第49页
        3.2.3 样品表征第49-50页
        3.2.4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50页
        3.2.5 捕获剂实验第50-51页
        3.2.6 ·O_2~-浓度的半定量测试第51页
        3.2.7 光电性质测试第51页
        3.2.8 降解产物的抑菌活性测试第51-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4页
        3.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52-53页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53-55页
        3.3.3 拉曼与傅立叶变换光谱分析第55-56页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第56-57页
        3.3.5 比表面积分析第57-58页
        3.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58-59页
        3.3.7 光电性质测试第59-60页
        3.3.8 荧光光谱分析第60-61页
        3.3.9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61-63页
        3.3.10 活性物种分析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BiOCl/Bi_2WO_6中p-n结的构筑及其在环境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67-79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实验方法第68-71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68-69页
        4.2.2 样品合成第69页
        4.2.3 样品表征第69-70页
        4.2.4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70页
        4.2.5 捕获剂实验第70页
        4.2.6 光电性质测试第70-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4.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71-72页
        4.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72-73页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73页
        4.3.4 荧光光谱分析第73-74页
        4.3.5 光电性质测试第74-75页
        4.3.6 光催化活性评价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5.1 全文总结第79-80页
    5.2 全文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复合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