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干热河谷区景观演变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1.2 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 1.2.1 国外景观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2.2 国内景观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1.2.3 干热河谷区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方法 | 第23-37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6页 |
| 2.1.1 地理概况 | 第24页 |
| 2.1.2 流域气候 | 第24-25页 |
| 2.1.3 研究区土壤 | 第25-26页 |
| 2.1.4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页 |
|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6-30页 |
| 2.2.1 自然环境数据 | 第26-28页 |
| 2.2.2 社会经济数据 | 第28-30页 |
| 2.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0-37页 |
| 2.3.1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 2.3.2 研究方法 | 第31-37页 |
| 第三章 元江干热河谷区景观空间分异特征 | 第37-51页 |
| 3.1 景观格局概况 | 第37-41页 |
| 3.2 景观类型海拔分异特征 | 第41-46页 |
| 3.3 景观类型坡度分异特征 | 第46-51页 |
| 第四章 元江干热河谷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51-71页 |
| 4.1 景观演变过程 | 第51-57页 |
| 4.1.1 景观结构变化 | 第51-55页 |
| 4.1.2 景观变化动态度 | 第55-56页 |
| 4.1.3 景观变化频度 | 第56-57页 |
| 4.2 景观演变方向和趋势分析 | 第57-66页 |
| 4.2.1 景观类型的转变方向 | 第57-60页 |
| 4.2.2 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趋势 | 第60-66页 |
| 4.3 景观类型演变空间分异特征 | 第66-71页 |
| 4.3.1 海拔分异 | 第66-67页 |
| 4.3.2 坡度分异 | 第67-68页 |
| 4.3.3 土类分异 | 第68-69页 |
| 4.3.4 景观演变空间分异特征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元江干热河谷区景观演变驱动因子分析 | 第71-79页 |
| 5.1 景观演变驱动因子的变化 | 第71-74页 |
| 5.1.1 自然驱动因子 | 第71-72页 |
| 5.1.2 人文驱动因子 | 第72-74页 |
| 5.2 景观演变驱动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74-79页 |
| 5.2.1 耕地演变驱动因子 | 第74-75页 |
| 5.2.2 林地演变驱动因子 | 第75-76页 |
| 5.2.3 草地演变驱动因子 | 第76-77页 |
| 5.2.4 整体景观演变驱动因子 | 第77-79页 |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9-84页 |
| 6.1 讨论 | 第79-81页 |
| 6.2 结论 | 第81-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