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多功能荧光碳点的设计制备及其在重金属检测方面的应用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碳量子点的概述第13页
    1.2 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第13-17页
        1.2.1 化学氧化法第13-14页
        1.2.2 电化学合成法第14-15页
        1.2.3 热解法第15-16页
        1.2.4 微波水热法第16-17页
        1.2.5 激光消融法第17页
    1.3 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第17-21页
        1.3.1 光致发光性第17-19页
        1.3.2 光学稳定性和依赖性第19-20页
        1.3.3 生物相容性第20-21页
    1.4 碳量子点的应用第21-26页
        1.4.1 比色荧光探针第21-22页
        1.4.2 纸质传感器第22-23页
        1.4.3 荧光墨水第23-24页
        1.4.4 细胞成像第24-25页
        1.4.5 光催化方面应用第25页
        1.4.6 光电器件第25-26页
    1.5 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意义第26-27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基于叶酸一锅法合成荧光碳点及其在检测汞离子等方面的多功能应用第29-40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2页
        2.2.1 主要试剂第30-31页
        2.2.2 主要实验设备第31页
        2.2.3 FA-CQDs的制备第31页
        2.2.4 FA-CQDs纸质传感器的制备第31页
        2.2.5 检测Hg~(2+)第31页
        2.2.6 FA-CQDs和纸质传感器的循环利用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2.3.1 FA-CQDs的表征第32-33页
        2.3.2 紫外和荧光的光学性质研究第33页
        2.3.3 选择性第33-34页
        2.3.4 灵敏度第34-35页
        2.3.5 循环利用第35页
        2.3.6 荧光墨水第35-37页
        2.3.7 细胞成像和MTT第37-38页
        2.3.8 荧光猝灭和复原机理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基于碳点的荧光纸质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循环检测重金属铜离子和汞离子的应用研究第40-53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41-43页
        3.2.1 主要试剂第41-42页
        3.2.2 主要实验设备第42页
        3.2.3 LAA-CQDs及其纸质传感器的制备第42页
        3.2.4 检测铜离子和汞离子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2页
        3.3.1 LAA-CQDs的表征第43-45页
        3.3.2 选择性第45-46页
        3.3.3 灵敏度第46-48页
        3.3.4 循环利用第48-50页
        3.3.5 细胞成像第50-51页
        3.3.6 荧光猝灭和复原的机理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双发射荧光碳量子点作为比色荧光探针多元检测锌、锰、铜三种离子第53-67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仪器与试剂第54-56页
        4.2.1 主要试剂第54-55页
        4.2.2 主要实验设备第55页
        4.2.3 GSH-CQDs的合成第55页
        4.2.4 检测Zn~(2+),Mn~(2+)和Cu~(2+)第55页
        4.2.5 实用性实验第55-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66页
        4.3.1 GSH-CQDs的表征第56-60页
        4.3.2 选择性第60-61页
        4.3.3 灵敏度第61-62页
        4.3.4 在湖水中的选择性第62-64页
        4.3.5 检测湖水中Zn~(2+),Mn~(2+)和Cu~(2+)的灵敏度第64-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基于金纳米簇和碳量子点的多色多元荧光探针用于比色和荧光检测汞离子和六价铬离子第67-79页
    5.1 引言第67-69页
    5.2 实验部分第69-70页
        5.2.1 主要试剂第69页
        5.2.2 主要实验仪器第69页
        5.2.3 BSA-Au NCs的合成第69页
        5.2.4 CQDs的合成第69-70页
        5.2.5 组合探针Au NCs-CQDs的合成第70页
        5.2.6 检测Hg~(2+)和Cr(Ⅵ)第7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0-78页
        5.3.1 Au NCs-CQDs的表征第70-73页
        5.3.2 Hg~(2+)的灵敏度第73-74页
        5.3.3 Cr(Ⅵ)的灵敏度第74-75页
        5.3.4 选择性第75-77页
        5.3.5 实用性实验第77-78页
        5.3.6 可能的检测机理第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条件下聚醚醚酮的辐照效应研究
下一篇:具有一维结构的高性能储能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