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两种腐霉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大豆疫霉菌RxLR效应子中无序结构域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2-13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3-32页
    第一章 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14-22页
        1. 病原真菌分子检测技术第14-19页
            1.1 普通PCR分子检测技术第14页
            1.2 多重PCR分子检测技术第14-15页
            1.3 Real-time PCR分子检测技术第15-16页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分子检测技术第16页
            1.5 胶体金分子检测技术第16-17页
            1.6 高通量检测技术第17-19页
        2. 植物病原真菌检测技术现存问题与应用前景第19-22页
    第二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2-30页
        1.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引物设计和反应原理第22-25页
            1.1 LAMP技术引物设计原理第22-23页
            1.2 LAMP反应原理第23-25页
        2. LAMP技术的检测方法及优缺点第25-26页
        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植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第26-28页
            3.1 细菌的检测第26页
            3.2 真菌的检测第26-27页
            3.3 病毒的检测第27-28页
            3.4 线虫的检测第28页
        4. 展望第28-30页
    第三章 卵菌RxLR效应子研究进展及无序蛋白的特征与生物学功能第30-32页
        1. 卵菌RxLR效应子研究进展第30-31页
        2. 无序蛋白的特征与生物学功能第31-32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32-78页
    第一章 瓜果腐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第34-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3页
            1.1 供试菌株第36-37页
            1.2 试剂与仪器第37页
            1.3 基因组DNA提取第37-38页
            1.4 瓜果腐霉菌的鉴定第38-42页
            1.5 瓜果腐霉靶标基因筛选与引物设计第42页
            1.6 瓜果腐霉LAMP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第42页
            1.7 瓜果腐霉LAMP特异性检测第42页
            1.8 灵敏度检测第42-43页
            1.9 人工接种瓜果腐霉并对植株的发病组织检测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2.1 鉴定瓜果腐霉的ITS序列的引物设计第43-44页
            2.2 鉴定瓜果腐霉的序列比对结果第44-45页
            2.3 瓜果腐霉靶标基因的筛选和LAMP特异性引物第45-46页
            2.4 LAMP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6-47页
            2.5 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第47页
            2.6 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第47-48页
            2.7 LAMP方法在发病植株中的检测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2页
    第二章 终极腐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第52-6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3-55页
            1.1 供试菌株第53-54页
            1.2 实验所需试剂、仪器第54页
            1.3 基因组DNA提取第54页
            1.4 终极腐霉菌的鉴定第54页
            1.5 终极腐霉靶标基因筛选与引物设计第54-55页
            1.6 可视化的终极腐霉LAMP反应体系的建立第55页
            1.7 终极腐霉LAMP引物特异性评估实验第55页
            1.8 终极腐霉LAMP引物灵敏度评估实验第55页
            1.9 终极腐霉菌侵染寄主实验第55页
        2. 结果第55-63页
            2.1 鉴定终极腐霉腐霉的ITS序列的引物设计第55页
            2.2 鉴定终极腐霉的序列比对结果第55-56页
            2.3 终极腐霉LAMP靶标基因的筛选和引物序列第56-58页
            2.4 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第58-60页
            2.5 终极腐霉LAMP引物灵敏度评估实验第60页
            2.6 LAMP方法在发病植株中的检测第60-63页
        3. 讨论第63-66页
    第三章 大豆疫霉菌RxLR效应子中无序结构的功能研究第66-7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8-69页
            1.1 序列来源第68页
            1.2 无序蛋白结构预测第68-69页
            1.3 氨基酸组成分析第69页
            1.4 农杆菌转化第6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9-75页
            2.1 RxLR蛋白含有大量的无序结构第69-71页
            2.2 RxLR效应子富含长片段的无序结构区段第71页
            2.3 氨基酸组成特异性第71-72页
            2.4 RxLR-dEER区富含无序结构第72-73页
            2.5 无序结构在W/Y/L元件分布少第73-74页
            2.6 α-MoRFs广泛分布在RxLR蛋白C端区第74页
            2.7 无序结构影响效应分子诱导细胞死亡活性第74-75页
        3. 讨论第75-78页
本论文结论和创新点第78-80页
附录第80-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浓度CO2条件下稻田土壤自养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下一篇:仙鹤草提取物和棉酚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