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论文--其他论文

“哈斯”油梨离体再生体系初探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表第8-12页
1 前言第12-2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油梨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茎尖和茎段培养第13-14页
        1.2.2 种胚培养第14-17页
        1.2.3 源于其它外植体的离体培养第17页
    1.3 拟解决的问题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页
    1.5 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0-34页
    2.1 试验材料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32页
        2.2.1 “哈斯”油梨茎段培养第20-22页
        2.2.2 “哈斯”油梨试管苗增殖培养第22-23页
        2.2.3 “哈斯”油梨试管苗生根培养第23-25页
        2.2.4 “哈斯”油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第25-29页
        2.2.5 “哈斯”油梨叶片植株再生第29-31页
        2.2.6 “哈斯”油梨愈伤组织再生不定芽第31-32页
    2.3 培养条件第32页
    2.4 数据统计第32-34页
        2.4.1 “哈斯”油梨茎段培养第32-33页
        2.4.2 “哈斯”油梨试管苗增殖培养第33页
        2.4.3 “哈斯”油梨试管苗生根培养第33页
        2.4.4 “哈斯”油梨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第33页
        2.4.5 “哈斯”油梨叶片植株再生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3.1 “哈斯”油梨茎段培养第34-36页
        3.1.1 基本培养基和活性炭对芽诱导的影响第34页
        3.1.2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第34-35页
        3.1.3 不同浓度IBA和6-BA对芽诱导的影响第35-36页
    3.2 不同激素组合对“哈斯”油梨试管苗增殖培养的影响第36-38页
    3.3 “哈斯”油梨试管苗生根培养第38页
    3.4 “哈斯”油梨愈伤组织诱导第38-43页
        3.4.1 单一激素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8-40页
        3.4.2 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0-41页
        3.4.3 不同类型外植体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1-42页
        3.4.4 基本培养基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2-43页
        3.4.5 “哈斯”油梨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第43页
    3.5 “哈斯”油梨叶片植株再生第43-45页
        3.5.1 高浓度6-BA和低浓度NAA对叶片植株再生的影响第43-44页
        3.5.2 不同浓度TDZ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第44-45页
    3.6 “哈斯”油梨愈伤组织再生不定芽第45-46页
        3.6.1 单一激素对愈伤组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第45页
        3.6.2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第45-46页
4 讨论第46-55页
    4.1 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对“哈斯”油梨茎段诱导培养的影响第46-47页
    4.2 不同激素组合对“哈斯”油梨试管苗增殖培养的影响第47-48页
    4.3 “哈斯”油梨试管苗生根困难的原因探讨第48-50页
        4.3.1 试管苗根器官发生与内外源生长素的关系第48-49页
        4.3.2 试管苗的发育状态与生根的关系第49页
        4.3.3 光照条件与根器官发生的关系第49-50页
    4.4 激素配比、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对“哈斯”油梨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50-51页
    4.5 “哈斯”油梨叶片直接再生不定芽第51-52页
    4.6 愈伤组织再生不定芽困难的原因探讨第52-53页
    4.7 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哈斯”油梨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53-55页
5 结论第55-57页
    5.1 利用诱导愈伤组织建立分化不定芽体系第55-56页
    5.2 利用带芽茎段(半木质化)进行快速繁殖第56-57页
6 研究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图版和图版说明第66-68页
附录Ⅰ第68-69页
附录Ⅱ 课题资助情况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船花基于压条的水培诱导探索研究
下一篇:盐胁迫对华南地区5种园林灌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