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基于SVAR模型的我国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20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8-10页
  一、选题背景第8-9页
  二、理论意义第9页
  三、实际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7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三、本文的贡献点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7-20页
  一、论文研究思路第17-18页
  二、基本框架第18页
  三、研究难点及其解决方法第18-20页
第二章 后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第20-30页
 第一节 不同货币供给理论的差异第20-22页
  一、货币供给外生论第20-21页
  二、货币供给内生理论第21-22页
  三、货币部分内生理论第22页
 第二节 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第22-28页
  一、后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第23页
  二、货币供给具有部分内生性第23-26页
  三、货币供给部分内生对货币政策的启示第26页
  四、后凯恩斯货币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第26-28页
 第三节 判断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方法第28-30页
  一、模型的选择第28页
  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的方法第28-29页
  三、有效性的判断标准第29-30页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总体状况分析第30-40页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计量模型第30-32页
  一、非约束VAR模型的缺点第30页
  二、SVAR模型的简单介绍第30-32页
 第二节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统计描述性分析第32-35页
  一、变量的选择第33页
  二、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统计描述分析第33-35页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SVAR模型第35-40页
  一、变量的选择与数据处理第35页
  二、实证分析第35-40页
第四章 不同货币政策效应的比较分析第40-57页
 第一节 早期不同时期货币政策实践效果第40-42页
  一、经济"不着陆"时期(1984- 1987)第40-41页
  二、经济"硬着陆"时期(1988—1991)第41-42页
 第二节 不同货币政策的SVAR模型比较分析第42-54页
  一、分析时段划分第42-43页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43页
  三、不同货币政策的SVAR模型第43-54页
 第三节 与国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比较第54-57页
第五章 结论第57-59页
 一、结论第57-58页
 二、不足和启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3页
 一、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1-62页
 二、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民间金融研究--基于“制度创新”视角
下一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的信用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