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细菌纲论文--真细菌目论文

豌豆根瘤菌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PrxⅡ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根瘤菌与生物固氮第11-16页
        1.1.1 根瘤菌侵染初期第11-12页
        1.1.2 信号转导与根瘤形成第12-13页
        1.1.3 侵染线的形成与根瘤定殖第13-14页
        1.1.4 N_2固定与物质运输第14-16页
    1.2 类菌体中根瘤菌的生理反应第16-18页
        1.2.1 氧化应激第16-17页
        1.2.2 有机过氧化物第17-18页
        1.2.3 低氧环境第18页
    1.3 过氧化物还原酶(Peroxiredoxin)第18-24页
        1.3.1 过氧化物还原酶的分类与催化机制第19-21页
        1.3.2 过氧化物还原酶PrxⅡ第21-24页
    1.4 RL3841中过氧化物还原酶Ⅱ的敲除方法第24-25页
        1.4.1 单交换第24页
        1.4.2 双交换第24-25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豌豆根瘤菌过氧化物酶Ⅱ基因突变体的构建第26-43页
    2.1 材料第26-31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26-27页
        2.1.2 试剂和仪器第27-30页
        2.1.3 培养基和抗生素第30-31页
    2.2 方法第31-35页
        2.2.1 菌株总DNA提取第31-32页
        2.2.2 革兰氏阴性菌质粒提取第32页
        2.2.3 DH5α感受态制备第32-33页
        2.2.4 转化第33页
        2.2.5 豌豆根瘤菌噬菌体裂解液的制备第33页
        2.2.6 三亲本结合第33-34页
        2.2.7 根瘤prxⅡ突变体的构建第34-3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5-42页
        2.3.1 RL3841 prxⅡs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5-36页
        2.3.2 prxⅡs单基因突变体的构建第36-42页
    2.4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豌豆根瘤菌prxⅡ基因的抗氧化功能第43-47页
    3.1 材料第43页
        3.1.1 菌株第43页
        3.1.2 试剂与仪器第43页
    3.2 方法第43-44页
        3.2.1 无H_2O_2胁迫下菌株的生长第43页
        3.2.2 氧化物抑菌实验第43-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6页
        3.3.1 prxⅡ突变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44页
        3.3.2 氧化物抑菌实验第44-46页
    3.4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豌豆根瘤菌prxⅡ基因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第47-54页
    4.1 材料第47-48页
        4.1.1 菌株与植物种子第47页
        4.1.2 试剂和仪器第47-48页
    4.2 方法第48页
        4.2.1 盆栽实验第48页
        4.2.2 根瘤石蜡包埋及透射电镜切片第48页
        4.2.3 根瘤固氮酶活测定第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2页
        4.3.1 植物盆栽实验第48-50页
        4.3.2 根瘤石蜡及电镜切片图第50-52页
    4.4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豌豆根瘤菌prxⅡ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4-61页
    5.1 材料第54页
        5.1.1 菌株第54页
        5.1.2 试剂和仪器第54页
    5.2 方法第54-56页
        5.2.1 菌液RNA提取第54-55页
        5.2.2 去除gDNA(Takara试剂盒)第55页
        5.2.3 RNA反转录成cDNA(Takara试剂盒)第55页
        5.2.4 RT-PCR体系及反应第55页
        5.2.5 不同时期根瘤中基因的表达第55页
        5.2.6 双氧水胁迫下基因的表达第55-56页
        5.2.7 厌氧条件下基因的表达第5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5.3.1 不同时期根瘤中基因的表达第57-58页
        5.3.2 H_2O_2胁迫下prxⅡ基因的表达第58页
        5.3.3 厌氧条件下prxⅡ基因的表达第58-59页
    5.4 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2页
    6.1 总结第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雌激素调节BK通道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生物光子活动和传递的光谱红移是人类高智力大脑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