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2-17页 |
| 1.2.1 沿两层介质分界面传播的侧面波 | 第13-14页 |
| 1.2.2 三层介质中的吸附表面波 | 第14-16页 |
| 1.2.3 四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模型 | 第16-17页 |
| 1.3 本文主要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垂直电偶极子在平面四层介质中激励电磁场解析研究 | 第19-31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垂直电偶极子在四层介质中激励的电磁场求解 | 第19-21页 |
| 2.2.1 物理模型 | 第19-20页 |
| 2.2.2 垂直电偶极子在四层介质中激励电磁场的Sommerfeld积分 | 第20-21页 |
| 2.3 垂直电偶极子在四层介质中激励电磁场的解析解 | 第21-29页 |
| 2.3.1 直达波和理想反射波 | 第21-22页 |
| 2.3.2 侧面波和吸附表面波 | 第22-24页 |
| 2.3.3 极点的求解 | 第24-26页 |
| 2.3.4 数值计算与讨论 | 第26-29页 |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电磁波在平面四层介质中传播理论的应用 | 第31-41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覆盖下水管道的地表电磁波传播场分析 | 第31-38页 |
| 3.2.1 理论分析 | 第31-35页 |
| 3.2.2 数值计算与讨论 | 第35-38页 |
| 3.3 电磁波沿海底-岩石分界面传播分析 | 第38-39页 |
| 3.3.1 理论分析 | 第38页 |
| 3.3.2 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 | 第38-39页 |
| 3.4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四层介质中天线模型 | 第41-49页 |
| 4.1 引言 | 第41页 |
| 4.2 分层介质中有限长天线模型 | 第41-46页 |
| 4.2.1 有限长线源 | 第41-42页 |
| 4.2.2 面源 | 第42-44页 |
| 4.2.3 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 第44-46页 |
| 4.3 分层介质中线天线模型 | 第46-47页 |
| 4.3.1 线天线在半空间产生的电磁场表达式 | 第46-47页 |
| 4.3.2 线天线电流分布 | 第47页 |
| 4.3.3 特征阻抗 | 第47页 |
| 4.4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三层介质封装天线设计应用 | 第49-61页 |
| 5.1 引言 | 第49页 |
| 5.2 理论分析 | 第49-54页 |
| 5.2.1 三层介质封装天线激励电磁场表达式推导 | 第50-52页 |
| 5.2.2 三层介质封装天线特征参数求解 | 第52-54页 |
| 5.3 数值计算及讨论 | 第54-59页 |
| 5.3.1 输入阻抗Z_(in)随着参量β_Lh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 5.3.2 偏移量x/h与输入电流对应关系 | 第55-56页 |
| 5.3.3 输入阻抗Z_(in)随偏移量h/λ_0的变化规律 | 第56-58页 |
| 5.3.4 输入阻抗Z_(in)随参量β_Lh的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 5.3.5 三层介质封装天线与两层介质封装天线比较 | 第59页 |
| 5.4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61页 |
| 6.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