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本章注释 | 第16-18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海关通关效率概述 | 第18-19页 |
2.1.2 “单一窗口”内涵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2.2.2 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第22-23页 |
本章注释 | 第23-24页 |
3 大连“单一窗口”通关模式实施现状 | 第24-31页 |
3.1 大连海关的通关概况 | 第24-27页 |
3.1.1 大连海关基本概况 | 第24页 |
3.1.2 大连海关的通关流程 | 第24-25页 |
3.1.3 大连海关通关效率现状 | 第25-27页 |
3.2 大连“单一窗口”实施现状 | 第27-31页 |
3.2.1 大连“单一窗口”系统构建现状 | 第27-29页 |
3.2.2 大连海关“单一窗口”实施进展 | 第29-31页 |
4 “单一窗口”视角下大连海关通关效率现状——基于社会调查 | 第31-42页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31-32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31页 |
4.1.2 调查对象 | 第31页 |
4.1.3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1-32页 |
4.1.4 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32页 |
4.2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第32-39页 |
4.2.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第32页 |
4.2.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32-38页 |
4.2.3 问卷调查结论 | 第38-39页 |
4.3 访谈调查 | 第39-42页 |
4.3.1 访谈对象 | 第39页 |
4.3.2 访谈内容 | 第39页 |
4.3.3 访谈结论 | 第39-42页 |
5 “单一窗口”视角下影响大连海关通关效率的原因分析 | 第42-49页 |
5.1 “单一窗口”构建缺乏法律规范支持 | 第42-43页 |
5.1.1 执法部门协作法律规范缺失 | 第42-43页 |
5.1.2 “单一窗口”数据保护法律规范缺失 | 第43页 |
5.2 “单一窗口”下通关流程有待优化 | 第43-45页 |
5.2.1 通关作业前期服务不完善 | 第43-44页 |
5.2.2 通关作业中期查验流程复杂 | 第44-45页 |
5.2.3 通关作业后期监管不力 | 第45页 |
5.3 “单一窗口”涉及各职能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 | 第45-46页 |
5.3.1 缺乏领导协调机构 | 第45-46页 |
5.3.2 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 | 第46页 |
5.4 “单一窗口”信息共享不畅 | 第46-49页 |
5.4.1 信息共享存在技术难关 | 第46-47页 |
5.4.2 “单一窗口”数据缺乏标准化 | 第47页 |
5.4.3 各部门信息共享意愿较弱 | 第47-49页 |
6 “单一窗口”视角下大连海关通关效率提升路径 | 第49-57页 |
6.1 健全“单一窗口”法律规范 | 第49-50页 |
6.1.1 健全协作执法法律规范 | 第49-50页 |
6.1.2 健全“单一窗口”数据保护法律规范 | 第50页 |
6.2 优化“单一窗口”下通关流程 | 第50-53页 |
6.2.1 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 | 第50-51页 |
6.2.2 优化通关前期、中期、后期监管体系 | 第51-53页 |
6.3 完善“单一窗口”涉及各职能部门协作机制 | 第53-55页 |
6.3.1 构建领导协调机构 | 第53页 |
6.3.2 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 第53-55页 |
6.4 强化“单一窗口”信息共享 | 第55-57页 |
6.4.1 攻克信息共享的技术难关 | 第55页 |
6.4.2 构建数据标准化制度 | 第55-56页 |
6.4.3 提升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意愿 | 第56-57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