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6页 |
| ABSTRACT | 第16-1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9-41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9-24页 |
|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现状 | 第24-37页 |
| ·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 | 第24-27页 |
| ·电能供应发展历史及直流供电的意义 | 第27-32页 |
| ·微电网技术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37-41页 |
| 第2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建模及仿真基础 | 第41-61页 |
| ·光伏电池建模及仿真 | 第41-51页 |
|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 第41-43页 |
| ·硅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和输出特性 | 第43-47页 |
| ·光伏电池的分类及硅光伏电池在MATLAB下的仿真模型 | 第47-51页 |
| ·光伏发电系统常用DC/DC电路仿真 | 第51-53页 |
| ·光伏发电系统常用DC/DC电路分类及应用 | 第51-52页 |
| ·光伏发电系统常用DC/DC电路仿真 | 第52-53页 |
| ·光伏电源模块控制及仿真 | 第53-60页 |
| ·光伏电源模块 | 第53-54页 |
| ·光伏电源常用MPPT方法 | 第54-55页 |
| ·直流微电网中光伏电源实施MPPT的新方法 | 第55-58页 |
| ·仿真验证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3章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统一能量控制策略 | 第61-79页 |
|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背景及意义 | 第61-63页 |
| ·便携式光伏电源 | 第61-62页 |
|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作用 | 第62页 |
|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现状 | 第62-63页 |
| ·典型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及工作原理 | 第63-68页 |
| ·光伏水泵 | 第63-64页 |
|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 第64-65页 |
| ·扬水与照明综合光伏发电系统 | 第65-67页 |
| ·含互补电源光伏发电系统 | 第67-68页 |
|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统一能量控制策略 | 第68-76页 |
|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流动差异 | 第68-70页 |
| ·统一能量控制策略 | 第70-76页 |
| ·统一能量控制策略下光伏电源最优工作点追踪 | 第76页 |
| ·仿真验证 | 第76-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4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及其控制策略 | 第79-99页 |
| ·光伏发电直流微电网背景及意义 | 第79-83页 |
| ·直流微电网存在的客观要求 | 第79-80页 |
| ·直流微电网应用现状 | 第80-82页 |
| ·直流微电网供电特点 | 第82-83页 |
| ·含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 | 第83-87页 |
| ·楼宇光伏发电现状及采用直流供电的节电效果 | 第83-85页 |
| ·楼宇直流型微电网 | 第85-87页 |
|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及其控制策略 | 第87-93页 |
|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拓扑结构 | 第87-88页 |
|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工作原理 | 第88-93页 |
| ·仿真验证 | 第93-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 第5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 第99-123页 |
|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 第99-106页 |
|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概况 | 第99-102页 |
| ·两级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传统控制策略 | 第102-106页 |
| ·两级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 第106-114页 |
| ·两级单相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 第107-111页 |
| ·两级三相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 第111-114页 |
| ·两级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 第114-118页 |
| ·两级单相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 第114-116页 |
| ·两级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 第116-117页 |
| ·两级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MPPT改进控制策略 | 第117-118页 |
| ·仿真验证 | 第118-121页 |
| ·两级三相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 第118-120页 |
| ·两级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及MPPT改进控制策略 | 第120-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 第6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23-137页 |
| ·交流微电网逆变器并联常用控制策略 | 第123-124页 |
| ·分布式交直流型微电网常用拓扑结构 | 第124-125页 |
| ·分布式交直流型微电网工作原理 | 第125-126页 |
| ·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 | 第126-133页 |
| ·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拓扑 | 第126页 |
| ·直流微电网工作原理 | 第126-127页 |
| ·并网模式下交流微电网工作原理 | 第127-129页 |
| ·离网模式下交流微电网工作原理 | 第129-133页 |
| ·仿真验证 | 第13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 第7章 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实验平台 | 第137-149页 |
| ·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平台的设计 | 第137-138页 |
| ·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平台的建立 | 第138-143页 |
| ·光伏电池阵列、各种交直流负荷和储能装置的配置 | 第138-140页 |
| ·实验平台各种变换电路及控制器制作 | 第140-143页 |
| ·实验平台用于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研究及可行性验证 | 第143-147页 |
| ·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拓扑结构 | 第143-145页 |
| ·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控制策略 | 第145-146页 |
| ·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微电网实验平台验证 | 第146-1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3-165页 |
| 致谢 | 第165-16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7-16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68-16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