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莫里青油田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储层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1 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3 技术路线第13页
    1.5 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第13-15页
        1.5.1 研究计划第13-14页
        1.5.2 预期成果第14-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19页
    2.1 自然地理环境第15-16页
    2.2 构造特征第16页
    2.3 沉积特征第16页
    2.4 地层层序第16页
    2.5 构造发育史第16-18页
    2.6 研究工区特殊性及难点第18-19页
第3章 地质建模基础研究第19-36页
    3.1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9-23页
        3.1.1 地层的划分第19-21页
        3.1.2 地层的对比第21-23页
    3.2 沉积微相分析第23-35页
        3.2.1 岩心相标志第23-25页
        3.2.2 测井相标志第25-26页
        3.2.3 沉积微相划分第26-29页
        3.2.4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第29-35页
    3.3 构造特征第35-36页
第4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第36-53页
    4.1 地质建模方法讨论第36-37页
        4.1.1 建模方法选择第36-37页
        4.1.2 约束条件第37页
    4.2 地质建模策略与步骤第37-40页
        4.2.1 地质建模策略第37-38页
        4.2.2 数据准备第38-40页
        4.2.3 网格设计第40页
    4.3 等时地层格架建立与三维构造模型第40-43页
        4.3.1 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第40-42页
        4.3.2 三维地层构造模型第42-43页
    4.4 沉积微相模型第43-46页
        4.4.1 相建模的方法选择第43页
        4.4.2 相模型的建立第43-46页
    4.5 属性模型的建立第46-49页
        4.5.1 测井曲线离散化第46-47页
        4.5.2 孔隙度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4.5.3 渗透率模型的建立第48页
        4.5.4 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建立第48-49页
        4.5.5 净毛比模型的建立第49页
    4.6 地质储量计算第49-53页
        4.6.1 油水界面确定第49-50页
        4.6.2 储量参数的确定第50-52页
        4.6.3 储量计算结果第52-53页
第5章 模型验证及应用第53-58页
    5.1 模型验证第53-56页
        5.1.1 模型概率一致性验证第53-54页
        5.1.2 地质概念模型的一致性验证第54-55页
        5.1.3 地质动态验证第55-56页
    5.2 模型精度分析第56-57页
    5.3 有利储层预测第57-58页
第6章 结论及认识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南洼陷义123、义944区块沉积特征研究
下一篇:老挝沙空那空盐系盆地淡化层的矿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