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系统的毛管力和相渗理论与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论文依托 | 第10页 |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2 存在问题 | 第12页 |
| 1.4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12-13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2 科学问题 | 第13页 |
| 1.5 技术路线及创新成果 | 第13-15页 |
| 1.5.1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1.5.2 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 第2章 孔隙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15-26页 |
| 2.1 孔隙度理论 | 第15-16页 |
| 2.2 孔隙度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 第16-22页 |
| 2.2.1 总体积的测定 | 第16-18页 |
| 2.2.2 基质体积的测定 | 第18-20页 |
| 2.2.3 孔隙体积的测定 | 第20-22页 |
| 2.3 以测井为主的间接方法 | 第22-23页 |
| 2.3.1 密度测井 | 第22页 |
| 2.3.2 中子测井 | 第22页 |
| 2.3.3 声波测井 | 第22-23页 |
| 2.4 有效孔隙度实验数据 | 第23-25页 |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绝对渗透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26-34页 |
| 3.1 绝对渗透率理论 | 第26-27页 |
| 3.2 液测绝对渗透率 | 第27-31页 |
| 3.2.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3.2.2 实验过程 | 第27-28页 |
| 3.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8-31页 |
| 3.3 气测绝对渗透率 | 第31-33页 |
| 3.3.1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 3.3.2 实验过程 | 第31页 |
| 3.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1-33页 |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毛管压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34-51页 |
| 4.1 毛细管压力理论 | 第34-35页 |
| 4.2 煤岩压汞法毛管压力实验数据 | 第35页 |
| 4.3 毛管压力数据的拟合 | 第35-49页 |
| 4.3.1 毛管压力模型 | 第36-42页 |
| 4.3.2 三种毛管压力模型的对比 | 第42-49页 |
| 4.3.3 毛管压力新模型 | 第49页 |
| 4.4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5章 相对渗透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51-71页 |
| 5.1 常规储层岩石两相流体系统相对渗透率 | 第51-63页 |
| 5.1.1 非稳态法测定相渗 | 第54页 |
| 5.1.2 Jones等改进JBN方法 | 第54-57页 |
| 5.1.3 对Jones等的实验的数值模拟 | 第57-63页 |
| 5.2 煤岩两相流体系统相对渗透率 | 第63-70页 |
| 5.3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