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面轨道交通致建筑振动的分析评价及肥槽减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轨道交通致建筑振动的分析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2.1 轮轨振动激励研究 | 第11-12页 |
1.2.2 轮轨振动在地基中的传播规律研究 | 第12-20页 |
1.2.3 建筑环境振动的分析评价研究 | 第20-21页 |
1.3 轨道交通减隔振措施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振源减隔振措施 | 第22页 |
1.3.2 传播途径减隔振措施 | 第22-23页 |
1.3.3 结构受体减隔振措施 | 第23-2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2章 振动评价标准及规范的对比研究 | 第26-44页 |
2.1 国外标准比较分析 | 第26-31页 |
2.1.1 振动评价量及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2.1.2 振动评价量限值 | 第30-31页 |
2.2 国内标准比较分析 | 第31-39页 |
2.2.1 适用范围及依赖性 | 第31-32页 |
2.2.2 振动评价量及评价方法 | 第32-35页 |
2.2.3 振动评价量限值 | 第35-39页 |
2.2.4 振动测量方法 | 第39页 |
2.3 算例分析 | 第39-43页 |
2.3.1 分析工况 | 第39-40页 |
2.3.2 结果对比分析 | 第40-43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43-44页 |
第3章 轨道交通振动在地基中的传播 | 第44-68页 |
3.1 分析工具简介 | 第44-47页 |
3.2 有限元基本模型 | 第47-51页 |
3.2.1 模型假设及约定 | 第47页 |
3.2.2 动力人工边界检验 | 第47-49页 |
3.2.3 建模及参数 | 第49-51页 |
3.3 响应与振源距离的关系 | 第51-53页 |
3.4 响应与土参数的关系 | 第53-58页 |
3.4.1 响应与土介质模量的关系 | 第53-56页 |
3.4.2 响应与土介质阻尼的关系 | 第56-58页 |
3.5 响应与振源频率的关系 | 第58-59页 |
3.6 基于多测点响应的激励时程反演 | 第59-67页 |
3.6.1 前提假设和条件 | 第60页 |
3.6.2 人工激励求解 | 第60-64页 |
3.6.3 算例检验 | 第64-67页 |
3.7 本章结论 | 第67-68页 |
第4章 建筑的环境振动研究 | 第68-83页 |
4.1 有限元模型 | 第68-74页 |
4.1.1 岩土参数 | 第69-71页 |
4.1.2 轨道交通激励时程 | 第71-73页 |
4.1.3 结构参数 | 第73-74页 |
4.2 振动影响区域 | 第74-76页 |
4.3 楼板固有频率的影响 | 第76-80页 |
4.3.1 对分频振级的影响 | 第76-78页 |
4.3.2 对总振级的影响 | 第78-80页 |
4.4 结构体量的影响 | 第80-82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82-83页 |
第5章 基坑肥槽减振设计及试验验证 | 第83-101页 |
5.1 土-结构界面的振动传导 | 第83-88页 |
5.1.1 传播途径 | 第84-86页 |
5.1.2 振动方向 | 第86-87页 |
5.1.3 可行性分析 | 第87-88页 |
5.2 复合减振层设计 | 第88-92页 |
5.2.1 减振方案 | 第88-89页 |
5.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9-92页 |
5.3 结构安全性 | 第92页 |
5.4 现场试验对比理论计算 | 第92-100页 |
5.4.1 试验方案 | 第93-95页 |
5.4.2 有限元动力分析 | 第95-97页 |
5.4.3 验证试验对比理论计算 | 第97-98页 |
5.4.4 减振性能试验对比理论计算 | 第98-100页 |
5.5 本章结论 | 第100-10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6.1 结论 | 第101-102页 |
6.2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附录A 振动信号处理及振级分析MATLAB源代码 | 第109-11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