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13-15页 |
1.2 电工钢的发展历史 | 第15页 |
1.3 电工钢的分类及性能要求 | 第15-16页 |
1.4 HiB钢的性能要求及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4.1 HiB钢的性能技术要求 | 第16-17页 |
1.4.2 影响HiB钢性能的因素 | 第17页 |
1.5 HiB钢生产流程和工艺简介 | 第17-19页 |
1.5.1 HiB钢在冷轧前的工艺过程 | 第17-18页 |
1.5.2 HiB钢在冷轧工区的工艺过程 | 第18-19页 |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低温HiB钢成分设计及析出相计算 | 第21-34页 |
2.1 低温HiB钢成分设计基本思路 | 第21页 |
2.2 硅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及设计 | 第21-28页 |
2.2.1 碳与硅 | 第21-24页 |
2.2.2 锰和硫 | 第24-25页 |
2.2.3 铝和氮 | 第25-26页 |
2.2.4 偏聚元素磷锡锑铬铜 | 第26-28页 |
2.3 析出相抑制力的计算 | 第28-32页 |
2.3.1 高温HiB钢MnS和AlN抑制力计算 | 第28-31页 |
2.3.2 低温HiB钢MnS和AlN抑制力计算 | 第31-32页 |
2.4 低温HiB钢化学成分方案 | 第32-33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33-34页 |
第3章 渗氮工艺的研究 | 第34-63页 |
3.1 制造低温HiB钢基本流程 | 第34-35页 |
3.2 现有技术状况 | 第35-36页 |
3.3 渗氮炉技术方案 | 第36-38页 |
3.3.1 炉体结构概述 | 第36-37页 |
3.3.2 存在问题 | 第37页 |
3.3.3 解决改进方案 | 第37页 |
3.3.4 气氛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3.4 渗氮炉烟囱相关计算 | 第38-41页 |
3.4.1 烟囱高度设计及抽力计算 | 第38-39页 |
3.4.2 烟囱高度校正计算: | 第39-41页 |
3.5 钢板表面氧化膜和渗氮层特点 | 第41-48页 |
3.5.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1页 |
3.5.2 脱碳渗氮实验工艺 | 第41页 |
3.5.3 实验结果与计算 | 第41-43页 |
3.5.4 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3.6 氨气含量对渗氮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3.6.1 脱碳渗氮的实验工艺 | 第49页 |
3.6.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3.7 氨气含量对渗氮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3.7.1 脱碳渗氮的实验工艺 | 第51页 |
3.7.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8 渗氮量与磁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53-56页 |
3.8.1 脱碳渗氮的实验工艺 | 第53页 |
3.8.2 渗氮量与磁性能及二次晶粒低倍组织的关系 | 第53-54页 |
3.8.3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3.9 一次再结晶组织对磁性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3.9.1 实验过程 | 第57页 |
3.9.2 实验结果陈述 | 第57-60页 |
3.9.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3.10 本章总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实验钢组织、析出相及织构分析 | 第63-86页 |
4.1 实验工艺及结果 | 第63-64页 |
4.2 不同常化温度下试样组织特点 | 第64-67页 |
4.2.1 试样金相组织及晶粒大小比较 | 第64-66页 |
4.2.2 试样组织特点分析 | 第66-67页 |
4.3 不同常化工艺析出相特点 | 第67-73页 |
4.3.1 不同常化工艺析出相种类及大小比较 | 第67-72页 |
4.3.2 不同常化工艺析出相分析 | 第72-73页 |
4.4 析出相尺寸和体积分数与晶粒大小的关系 | 第73-75页 |
4.5 不同常化温度下试样织构比较 | 第75-79页 |
4.6 渗氮工序析出相分析 | 第79-84页 |
4.6.1 渗氮层析出相尺寸及种类 | 第79-80页 |
4.6.2 析出相结构组成分析 | 第80-84页 |
4.7 本章总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6-90页 |
5.1 脱碳渗氮工艺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5.2 渗氮量与磁性能的关系结论 | 第87页 |
5.3 不同常化温度下组织及析出相分析结果 | 第87-88页 |
5.4 实验钢织构分析结果 | 第88页 |
5.5 渗氮层析出相分析结果 | 第88-89页 |
5.6 低温HiB钢工艺 | 第89页 |
5.7 本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