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力学性能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的建造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悬索弯桥的发展 | 第9-16页 |
1.2.1 国外悬索弯桥的发展 | 第9-14页 |
1.2.2 国内悬索弯桥的发展 | 第14-16页 |
1.3 悬索弯桥的理论研究及其意义 | 第16-18页 |
1.3.1 悬索弯桥的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1.3.2 悬索弯桥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悬索弯桥计算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1-34页 |
2.1 悬索桥基本计算理论 | 第21-23页 |
2.1.1 弹性理论 | 第21页 |
2.1.2 挠度理论 | 第21-22页 |
2.1.3 有限位移理论 | 第22-23页 |
2.2 主缆线形计算理论 | 第23-31页 |
2.2.1 主缆线形的平衡方程 | 第23-24页 |
2.2.2 平面主缆线形计算原理 | 第24-28页 |
2.2.3 空间索面悬索桥缆索线形计算理论 | 第28-31页 |
2.3 曲线梁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3.1 空间梁单元法 | 第31页 |
2.3.2 梁格单元法 | 第31-32页 |
2.3.3 板壳单元法 | 第32页 |
2.3.4 实体单元法 | 第32页 |
2.4 悬索弯桥的结构特点及力学特性 | 第32-33页 |
2.4.1 悬索弯桥的结构特点 | 第32-33页 |
2.4.2 悬索弯桥的力学特性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自锚式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34-52页 |
3.1 自锚式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有限元计算理论 | 第34页 |
3.2 自锚式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建模步骤 | 第34-37页 |
3.3 空间主缆找形计算要点 | 第37-38页 |
3.3.1 曲线梁的建模要点 | 第37页 |
3.3.2 主缆所受节点力及其找形计算要点 | 第37-38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8-50页 |
3.4.1 工程概况 | 第38-40页 |
3.4.2 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成桥分析 | 第40-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自锚式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静动力特性分析 | 第52-67页 |
4.1 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52页 |
4.2 恒载作用效应分析 | 第52-56页 |
4.2.1 主缆应力分析 | 第52-54页 |
4.2.2 加劲梁应力分析 | 第54页 |
4.2.3 吊索内力分析 | 第54-56页 |
4.3 活载作用效应分析 | 第56-63页 |
4.3.1 人群荷载作用效应 | 第56-61页 |
4.3.2 温度荷载作用效应 | 第61-63页 |
4.4 动力特性分析 | 第63-66页 |
4.4.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63-64页 |
4.4.2 人行舒适度分析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自锚式双塔单索面悬索弯桥的主缆损伤识别 | 第67-76页 |
5.1 模态分析用于损伤识别的基本原理 | 第67页 |
5.2 主缆损伤系数的描述 | 第67-69页 |
5.3 主缆损伤参数影响分析及损伤情况 | 第69页 |
5.3.1 全桥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9页 |
5.3.2 悬索弯桥的振动特性 | 第69页 |
5.4 悬索弯桥整桥分析中主缆的损伤分析 | 第69-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