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1.2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24页 |
1.3.1 室内甲醛治理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纳米氧化锌材料 | 第12-19页 |
1.3.2.1 纳米氧化锌的晶体结构 | 第13-14页 |
1.3.2.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3.2.3 纳米氧化锌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6-18页 |
1.3.2.4 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3.3 纳米氧化锌的改性方法 | 第19-24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纳米晶纤维素基氧化锌的制备及其紫外光催化机理 | 第27-39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2.2.1 原材料 | 第27-28页 |
2.2.2 纳米晶纤维素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纳米晶纤维素基氧化锌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4 ZnO/NCC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29-30页 |
2.2.4.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 第29页 |
2.2.4.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测试 | 第29页 |
2.2.4.3 能谱仪(EDS)测试 | 第29页 |
2.2.4.4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29页 |
2.2.4.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29-30页 |
2.2.4.6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试 | 第30页 |
2.2.5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2.3.1 TEM分析 | 第31页 |
2.3.2 FE-SEM和EDS分析 | 第31-32页 |
2.3.3 XRD分析 | 第32-33页 |
2.3.4 FT-IR分析 | 第33-34页 |
2.3.5 UV-Vis分析 | 第34-35页 |
2.3.6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35-37页 |
2.3.7 ZnO/NCC复合材料光催化MB的催化机理 | 第37-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纳米晶纤维素基氧化锌的热处理及其紫外光催化机理 | 第39-53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2.1 原材料 | 第39页 |
3.2.2 纳米晶纤维素基氧化锌的热处理 | 第39-40页 |
3.2.3 ZnO-N纳米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40-41页 |
3.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 第40页 |
3.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测试 | 第40-41页 |
3.2.3.3 能谱仪(EDS)测试 | 第41页 |
3.2.3.4 N_2吸附-脱附测试 | 第41页 |
3.2.3.5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41页 |
3.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第41页 |
3.2.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41页 |
3.2.3.8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试 | 第41页 |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3.3.1 TEM分析 | 第42页 |
3.3.2 FE-SEM和EDS分析 | 第42-43页 |
3.3.3 XRD分析 | 第43-44页 |
3.3.4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44-45页 |
3.3.5 XPS分析 | 第45-47页 |
3.3.6 FT-IR分析 | 第47-48页 |
3.3.7 UV-Vis分析 | 第48页 |
3.3.8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3.3.9 ZnO-N纳米材料光催化MB的催化机理 | 第51-52页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Ag掺杂纳米晶纤维素基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机理 | 第53-68页 |
4.1 前言 | 第5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4.2.1 原材料 | 第53-54页 |
4.2.2 Ag掺杂纳米晶纤维素基氧化锌的制备 | 第54页 |
4.2.3 ZnO-N-Ag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54-56页 |
4.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 第54-55页 |
4.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测试 | 第55页 |
4.2.3.3 能谱仪(EDS)测试 | 第55页 |
4.2.3.4 N_2吸附-脱附测试 | 第55页 |
4.2.3.5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55页 |
4.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第55页 |
4.2.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55-56页 |
4.2.3.8 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试 | 第56页 |
4.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5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7页 |
4.3.1 TEM分析 | 第56-57页 |
4.3.2 FE-SEM和EDS分析 | 第57页 |
4.3.3 XRD分析 | 第57-58页 |
4.3.4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58-59页 |
4.3.5 XPS分析 | 第59-61页 |
4.3.6 FT-IR分析 | 第61页 |
4.3.7 UV-Vis分析 | 第61-63页 |
4.3.8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63-65页 |
4.3.9 ZnO-N-Ag复合材料光催化MB的催化机理 | 第65-67页 |
4.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Ag掺杂纳米晶纤维素基氧化锌复合材料光催化甲醛的工艺及机理 | 第68-78页 |
5.1 前言 | 第68-6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9-72页 |
5.2.1 原材料 | 第69页 |
5.2.2 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性能表征 | 第69-72页 |
5.2.2.1 试验装置构建 | 第69-70页 |
5.2.2.2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70-71页 |
5.2.2.3 甲醛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71-72页 |
5.2.2.4 光催化降解甲醛性能评价 | 第7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2-77页 |
5.3.1 甲醛初始浓度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5.3.2 催化剂添加量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5.3.3 光源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5.3.4 ZnO-N-Ag复合材料光催化甲醛的催化机理 | 第75-77页 |
5.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