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情感的生理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情感脑电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情感脑电的特征选择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1.2.4 情感脑电的分类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1.3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第16-17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组织结构 | 第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2章 情感脑电识别的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2.1 情感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1.1 情感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情感模型 | 第21-22页 |
2.2 脑电信号简介 | 第22-24页 |
2.2.1 脑电信号的产生 | 第22-23页 |
2.2.2 脑电信号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 情感的大脑理论 | 第24-25页 |
2.4 脑电与情感识别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基于脑电节律特性的情感识别方法研究 | 第29-37页 |
3.1 情感脑电数据获取 | 第29-32页 |
3.1.1 数据库概述 | 第29-30页 |
3.1.2 实验范式 | 第30-31页 |
3.1.3 情感映射 | 第31-32页 |
3.2 脑电信号的预处理 | 第32-33页 |
3.3 脑电信号的节律特征提取 | 第33-35页 |
3.3.1 脑电节律提取 | 第33页 |
3.3.2 基于脑电节律的特征提取 | 第33-35页 |
3.4 基于节律特性的情感脑电识别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脑电节律和空间特性的情感识别方法研究 | 第37-49页 |
4.1 脑电节律同步的“节律-空间”特性概述 | 第37-38页 |
4.2 算法理论分析 | 第38-39页 |
4.2.1 节律同步模式原理分析 | 第38页 |
4.2.2 基于“S&S-RS”准则的节律同步性模式挖掘 | 第38-39页 |
4.3 基于节律同步性的脑电情感识别模型 | 第39-41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4.4.1 空间与节律的绑定关系分析 | 第41-46页 |
4.4.2 情感识别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基于脑电节律和时空特性的情感识别方法研究 | 第49-61页 |
5.1 情感脑电的“时间”特性概述 | 第49-50页 |
5.2 算法理论分析 | 第50-53页 |
5.2.1 循环神经网络原理 | 第50-51页 |
5.2.2 长短时记忆模型原理 | 第51-53页 |
5.3 基于节律和时空特性启发的脑电情感识别模型 | 第53-54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5.4.1 评估方法概述 | 第54-55页 |
5.4.2 情感识别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55-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