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涵义、功能与分类 | 第12页 |
1.2.2 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3 互联网货币基金对于银行相关业务的影响 | 第14页 |
1.2.4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给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6-17页 |
第2章 互联网理财产品综述 | 第17-24页 |
2.1 互联网理财产品内涵与外延 | 第17-18页 |
2.1.1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主要分类 | 第17页 |
2.1.3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2.2.1 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2.2 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2.2.3 互联网票据产品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2.3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2.3.1 产品收益逐步下降,产品向多元化发展 | 第22-23页 |
2.3.2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理财市场进行积极布局 | 第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受网络理财产品的影响分析 | 第24-31页 |
3.1 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受网络理财产品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3.1.1 互联网金融商品使得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降低 | 第24-25页 |
3.1.2 互联网金融商品提高了商行的资金成本 | 第25页 |
3.2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的影响 | 第25-28页 |
3.2.1 互联网金融商品与商行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3.2.2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进行比对分析 | 第26-27页 |
3.2.3 互联网金融商品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流通性能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3.3 互联网金融商品对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产生的作用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3.4 互联网金融商品对商业银行售卖途径产生的影响 | 第29页 |
3.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31-41页 |
4.1 互联网金融理财对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存储款业务的影响实证分析 | 第31-34页 |
4.1.1 变量选取与说明 | 第31-32页 |
4.1.2 构建模型 | 第32页 |
4.1.3 实证检验过程 | 第32-33页 |
4.1.4 实证检验结果 | 第33页 |
4.1.5 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33-34页 |
4.2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业务产生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4-36页 |
4.2.1 取样与定义 | 第34页 |
4.2.2 构建模型 | 第34-35页 |
4.2.3 实证检验过程 | 第35页 |
4.2.4 实证检验结果 | 第35-36页 |
4.2.5 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36页 |
4.3 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6-40页 |
4.3.1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变量设计 | 第36-37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4.3.3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第38-39页 |
4.3.4 对估计结果的解释 | 第39页 |
4.3.5 小结 | 第39-40页 |
4.4 网上银行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1-44页 |
5.1 结论 | 第41页 |
5.2 建议 | 第41-44页 |
5.2.1 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运用网络推陈出新 | 第41-42页 |
5.2.2 加强大数据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的应用 | 第42页 |
5.2.3 加强客户管理,提升网络营销能力 | 第42-43页 |
5.2.4 加强互联网理财渠道和平台建设,实现专业化发展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