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阴道炎的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1.1 阴道炎简介 | 第9页 |
1.1.2 阴道炎的分类 | 第9-10页 |
1.1.3 病因与病机 | 第10页 |
1.1.4 治疗阴道炎的制剂 | 第10-11页 |
1.2 蛇床子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2.2 蛇床子的化学成分 | 第12页 |
1.2.3 蛇床子的药理作用 | 第12-14页 |
1.2.4 蛇床子制剂在临床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温敏凝胶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3.1 温敏凝胶的特点及机理 | 第15-16页 |
1.3.2 温敏凝胶辅料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3 温敏凝胶的制备 | 第17页 |
1.4 微囊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1.4.1 微囊的简介 | 第17-18页 |
1.4.2 微囊囊材的研究 | 第18页 |
1.4.3 制备中药微囊常用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成型前工艺研究 | 第20-28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20-27页 |
2.1 蛇床子中蛇床子素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24页 |
2.2 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24-25页 |
2.3 正交试验优化蛇床子提取工艺 | 第25-27页 |
3 讨论 | 第27页 |
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蛇床子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8-38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28-36页 |
2.1 分析和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8-29页 |
2.2 蛇床子微囊制备方法筛选 | 第29-31页 |
2.3 单因素考察复凝聚法制备工艺研究 | 第31-34页 |
2.4 正交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工艺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7页 |
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制备的研究 | 第38-45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38-43页 |
2.1 分析和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8-39页 |
2.2 单因素考察温敏凝胶的制备工艺 | 第39-40页 |
2.3 温敏凝胶的制备工艺优化 | 第40-42页 |
2.4 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体外释放性能的考察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45-50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45-48页 |
2.1 微囊温敏凝胶的性状 | 第45页 |
2.2 凝胶的pH值 | 第45页 |
2.3 胶凝温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2.4 微囊粒径的测定 | 第46页 |
2.5 薄层鉴别法 | 第46-47页 |
2.6 含量测定 | 第47页 |
2.7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页 |
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蛇床子微囊温敏凝胶初步稳定性 | 第50-52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50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页 |
4 小结 | 第51-52页 |
全文总结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