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0-11页 |
1.3 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 | 第11-12页 |
1.3.1 研究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运用的基本思路 | 第11-12页 |
2 比例原则的概述 | 第12-15页 |
2.1 比例原则的发展沿革 | 第12页 |
2.2 比例原则的含义 | 第12-13页 |
2.3 比例原则的内容 | 第13-15页 |
2.3.1 适当性原则 | 第13页 |
2.3.2 必要性原则 | 第13-14页 |
2.3.3 均衡性原则 | 第14-15页 |
3 重庆市城市管理执法引入比例原则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17页 |
3.1 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 | 第15页 |
3.2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 第15-16页 |
3.3 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 第16-17页 |
3.4 人民维权意识提高的客观要求 | 第17页 |
4 当前重庆市城市管理执法比例原则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17-26页 |
4.1 比例原则在重庆市城市管理执法运用现状 | 第17-22页 |
4.1.1 案例一 | 第18-20页 |
4.1.2 案例二 | 第20-22页 |
4.1.3 比例原则的运用现状分析 | 第22页 |
4.2 比例原则在重庆市城市管理执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4.2.1 城市管理执法法律依据中比例原则不完善 | 第22-23页 |
4.2.2 执法者整体法律素质待增强 | 第23页 |
4.2.3 执法手段中比例原则的运用不足 | 第23-24页 |
4.2.4 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比例原则适用不足 | 第24-25页 |
4.2.5 城市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 第25页 |
4.2.6 相对人对不当行政行为权利救济意识不足 | 第25-26页 |
5 国内外城市管理执法中比例原则的运用经验 | 第26-28页 |
5.1 纽约 | 第26页 |
5.2 首尔 | 第26-27页 |
5.3 新加坡 | 第27页 |
5.4 武汉 | 第27-28页 |
6 重庆市城市管理执法比例原则运用的对策建议 | 第28-34页 |
6.1 完善城市管理法律规范中比例原则的内容 | 第28-29页 |
6.1.1 完善城市管理法律的比例原则内容 | 第28-29页 |
6.1.2 完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的比例原则内容 | 第29页 |
6.2 增强城市管理执法者法律素质 | 第29-30页 |
6.2.1 加强重庆市执法者法律知识培训 | 第29-30页 |
6.2.2 建立法律人才引进制度 | 第30页 |
6.2.3 构建法律职业资格取得的激励机制 | 第30页 |
6.3 规范城市管理执法手段中比例原则适用规范 | 第30-32页 |
6.3.1 强化比例原则运用的责任意识 | 第30-31页 |
6.3.2 提升执法客观情形判断能力 | 第31-32页 |
6.4 完善城市管理行政处罚中比例原则的适用规范 | 第32-33页 |
6.4.1 完善行政处罚中比例原则的审查程序 | 第32页 |
6.4.2 建立行政处罚比例原则运用的监督制度 | 第32-33页 |
6.5 改善城市管理考核制度 | 第33页 |
6.6 提升相对人对不当行政行为的救济意识与能力 | 第33-34页 |
6.6.1 加强权利救济知识宣传 | 第33页 |
6.6.2 畅通相对人权利救济渠道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