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大气现象论文--能见度、浑浊度论文

合肥市大气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大气能见度的观测和数值预报第13-14页
        1.2.2 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创新点第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第18-2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8-19页
    2.2 数据来源第19页
        2.2.1 气象数据第19页
        2.2.2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第19页
    2.3 研究方法第19-25页
        2.3.1 线性趋势分析第19-20页
        2.3.2 Ridit分析法第20-21页
        2.3.3 Mann-Kendall检验第21页
        2.3.4 相关分析第21-22页
        2.3.5 空间插值第22-23页
        2.3.6 多元回归分析第23-24页
        2.3.7 PCA分析第24-25页
3 合肥市大气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第25-36页
    3.1 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分布特征第25页
    3.2 合肥市大气能见度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25-30页
        3.2.1 大气能见度年际变化特征第25-27页
        3.2.2 大气能见度日变化特征第27-29页
        3.2.3 大气能见度季节变化特征第29-30页
    3.3 合肥市大气能见度空间变化特征第30-31页
    3.4 合肥市大气能见度突变分析第31-32页
    3.5 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分析第32-34页
        3.5.1 气象要素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第32-33页
        3.5.2 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第36-45页
    4.1 相对湿度与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第36-37页
    4.2 相对湿度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第37-38页
    4.3 PROVSV曲线分析第38-39页
    4.4 不同相对湿度下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第39-41页
    4.5 PM2.5、PM10和相对湿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气能见度预测第45-55页
    5.1 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第45-47页
        5.1.1 影响因子的PCA分析第45-46页
        5.1.2 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分析第46-47页
    5.2 基于ABC-BP神经网络的大气能见度预测模型建立第47-50页
        5.2.1 ABC算法原理第47-48页
        5.2.2 ABC-BP大气能见度预测模型第48-50页
    5.3 ABC-BP模型大气能见度预测结果第50-53页
    5.4 预测模型对比分析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5-57页
    6.1 结论第55-56页
    6.2 讨论和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发表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晋以来和田河变迁研究
下一篇:贝尔特·莫里索绘画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