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填海造陆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钻孔咬合桩支护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 大连东港商务区G01项目基坑支护、止水工程方案设计 | 第14-2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4-17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4页 |
2.1.2 地质构造 | 第14-15页 |
2.1.3 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 | 第15-16页 |
2.1.4 地下水 | 第16页 |
2.1.5 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埋藏物 | 第16-17页 |
2.2 本工程的技术方案比选 | 第17-22页 |
2.2.1 本工程的技术方案选型原则 | 第17页 |
2.2.2 工程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情况 | 第17-18页 |
2.2.3 拟建工程基础情况及基坑概况 | 第18-19页 |
2.2.4 拟建工程方案比选 | 第19-22页 |
2.3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 第22-24页 |
2.3.1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 | 第22页 |
2.3.2 解决方案 | 第22-24页 |
3 大连东港商务区G01项目基坑支护、止水工程方案设计计算 | 第24-30页 |
3.1 岩土力学参数选取 | 第24页 |
3.2 设计参数选取 | 第24页 |
3.3 设计地面超载取值 | 第24页 |
3.4 计算软件选用 | 第24页 |
3.5 典型剖面计算 | 第24-29页 |
3.5.1 钻孔咬合桩支护形式典型剖面计算 | 第24-27页 |
3.5.2 分级放坡支护形式典型剖面计算 | 第27-29页 |
3.6 小结 | 第29-30页 |
4 咬合桩施工工艺及本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 第30-47页 |
4.1 钻机咬合桩施工工艺 | 第30-43页 |
4.1.1 咬合桩工艺原理 | 第30-31页 |
4.1.2 桩超缓凝混凝土配制 | 第31页 |
4.1.3 全套管钻机咬合桩工艺特点 | 第31-32页 |
4.1.4 钻孔咬合桩单桩成桩工艺流程 | 第32-38页 |
4.1.5 导墙施工工艺流程 | 第38-42页 |
4.1.6 钻孔咬合桩排桩成桩工艺流程 | 第42-43页 |
4.2 本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43-46页 |
4.3 小结 | 第46-47页 |
5 监测方案及实测结果对比 | 第47-59页 |
5.1 基坑监测方案 | 第47-49页 |
5.1.1 监测目的 | 第47页 |
5.1.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 第47-48页 |
5.1.3 监测工作流程 | 第48页 |
5.1.4 监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 第48-49页 |
5.2 布点原则及埋设安装 | 第49页 |
5.2.1 桩顶水平/竖向位移 | 第49页 |
5.2.2 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 | 第49页 |
5.2.3 监测基准点 | 第49页 |
5.3 监测期、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 第49-51页 |
5.4 监测方法及精度 | 第51-53页 |
5.4.1 水平位移监测 | 第51-52页 |
5.4.2 竖向位移监测 | 第52-53页 |
5.5 监测选用仪器 | 第53页 |
5.6 监测数据分析 | 第53-58页 |
5.6.1 桩顶及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 第53-55页 |
5.6.2 桩顶及坡顶竖向位移监测 | 第55页 |
5.6.3 建筑物沉降 | 第55-57页 |
5.6.4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 第57-58页 |
5.7 监测汇总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