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栅格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5页
        1.3.1 水文数据模型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4 流域降雨-径流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5-16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16-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信息提取第18-24页
    2.1 栅格DEM在水文模型中的作用第18页
    2.2 基于DEM的流域水系的提取方法第18-19页
        2.2.1 识别谷点法第18-19页
        2.2.2 识别水流方向法第19页
    2.3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信息提取算法第19-22页
        2.3.1 基于DEM填洼算法第19-20页
        2.3.2 基于DEM的流向分析算法第20-21页
        2.3.3 基于DEM的流量累积算法第21页
        2.3.4 河段校准、河网生成及排水区划分算法第21-22页
    2.4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信息的提取流程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优化的优先级填洼算法第24-43页
    3.1 洼地的处理方法第24-25页
        3.1.1 平滑法第24页
        3.1.2 填充法第24页
        3.1.3 裂开法第24-25页
        3.1.4 裂开-填充法第25页
    3.2 J&D算法第25-28页
        3.2.1 原理第25页
        3.2.2 伪代码第25-27页
        3.2.3 填洼过程第27-28页
    3.3 M&V算法第28-33页
        3.3.1 原理第28-29页
        3.3.2 伪代码第29-30页
        3.3.3 填洼过程第30-33页
    3.4 W&L算法第33-37页
        3.4.1 原理第33-34页
        3.4.2 伪代码第34页
        3.4.3 填洼过程第34-37页
    3.5 优化的优先级填洼算法第37-42页
        3.5.1 原理第37-39页
        3.5.2 伪代码第39-40页
        3.5.3 填洼过程第40-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第43-53页
    4.1 地表水文数据模型第43-45页
        4.1.1 地表水文模型建模机制第43页
        4.1.2 ArcHydro模板数据模型第43-44页
        4.1.3 ArcHydro模板数据模型构建方法第44-45页
    4.2 水文数据模型与时空数据模型的集成方法第45-46页
        4.2.1 嵌入类GIS(GIS-like)功能到水文建模软件包中第45页
        4.2.2 嵌入水文建模到GIS软件包中第45页
        4.2.3 弱耦合第45-46页
        4.2.4 强耦合第46页
    4.3 地表水文过程宏观与微观表达第46-49页
        4.3.1 地表水文过程宏观表达第46-47页
        4.3.2 地表水文过程微观表达第47-49页
    4.4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原理、结构、方法第49-52页
        4.4.1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的原理第49-50页
        4.4.2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结构表达第50-51页
        4.4.3 基于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实现方法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水文分析基本算法实现及降雨径流模拟第53-71页
    5.1 实验平台搭建第53-54页
    5.2 填洼算法分析第54-55页
        5.2.1 时间复杂度第54-55页
        5.2.2 特点分析第55页
        5.2.3 填洼时间比较第55页
    5.3 流向图生成第55-57页
        5.3.1 确定流向原理第55-56页
        5.3.2 流向图生成过程第56页
        5.3.3 流向图比较第56-57页
    5.4 河网提取第57-59页
        5.4.1 河网提取过程第57-58页
        5.4.2 河网比较第58-59页
    5.5 河网阈值第59-61页
        5.5.1 概念第59页
        5.5.2 阈值不同提取的河网比较第59-61页
    5.6 基于栅格DEM的地表降雨径流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第61-70页
        5.6.1 流域出口流量定义第61页
        5.6.2 出口流量的单位过程线第61-65页
        5.6.3 降雨过程的出口流量线第65-70页
    5.7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研究总结第71-72页
    6.2 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开源平台的WebGIS客户端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针对高维稀疏单细胞RNA测序数据的聚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