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采用甘草炮制广地龙的工艺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4-21页
    1 炮制历史研究第14-15页
        1.1 炮制方法研究第14页
        1.2 炮制作用研究第14-15页
    2 化学成分研究第15-16页
        2.1 蛋白质和酶类第15页
        2.2 核苷酸类第15页
        2.3 氨基酸第15-16页
        2.4 脂类第16页
        2.5 其他化合物第16页
    3 药理作用研究第16-18页
        3.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16-17页
        3.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第17页
        3.3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第17页
        3.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第17-18页
        3.5 抗肿瘤的作用第18页
    4 现代研究进展第18-19页
        4.1 炮制工艺原理研究第18页
        4.2 最佳炮制工艺探讨第18-19页
    5 质量研究第19页
    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甘草炮制广地龙的工艺研究第21-47页
    1 原料及辅料第21-22页
    2 炮制工具及仪器第22页
    3 试药第22页
    4 样品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第22-27页
        4.1 次黄嘌呤和肌苷含量的测定第22-27页
        4.2 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第27页
    5 甘草用量单因素考察第27-30页
        5.1 样品的制备方法第27-28页
        5.2 样品含量测定及结果第28-29页
        5.3 讨论第29-30页
    6 煎煮时间单因素考察第30-32页
        6.1 样品制备方法第30页
        6.2 样品含量测定及结果第30-32页
        6.3 讨论第32页
    7 料液比单因素考察第32-35页
        7.1 样品制备方法第32-33页
        7.2 样品含量测定及结果第33-34页
        7.3 讨论第34-35页
    8 浸泡时间单因素考察第35-37页
        8.1 样品制备方法第35页
        8.2 样品含量测定及结果第35-37页
        8.3 讨论第37页
    9 干燥温度单因素考察第37-40页
        9.1 样品制备方法第37-38页
        9.2 样品含量测定及结果第38-39页
        9.3 讨论第39-40页
    10 正交试验第40-47页
        10.1 样品制备方法第40页
        10.2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10.3 单因素优化试验第42-44页
        10.4 验证试验第44-45页
        10.5 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甘草炮制广地龙的质量标准研究第47-60页
    1 甘草炮制广地龙炮制品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的研究第47-53页
        1.1 仪器、试药与样品第47-48页
        1.2 方法与结果第48-53页
        1.3 小结第53页
    2 甘草炮制广地龙炮制品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研究第53-55页
        2.1 仪器、试药与样品第53页
        2.2 方法与结果第53-55页
        2.3 小结第55页
    3 广地龙炮制品中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第55-56页
        3.1 仪器与试药第55页
        3.2 方法与结果第55-56页
        3.3 小结第56页
    4 质量标准草案第56-58页
    5 起草说明第58-60页
第四章 甘草炮制广地龙指纹图谱研究第60-80页
    1 材料与仪器第60-61页
        1.1 材料第60-61页
        1.2 试剂第61页
        1.3 仪器第61页
        1.4 数据处理软件第61页
    2 方法与结果第61-75页
        2.1 供试品制备第61页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1页
        2.3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1-71页
        2.4 色谱条件的确定第71页
        2.5 方法学考察第71-72页
        2.6 样品指纹图谱测定及色谱峰指认第72-75页
    3 结果分析第75-79页
        3.1 指纹图谱分析第75-78页
        3.2 相似度评价第78-79页
    4 小结第79-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件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楼皂苷Ⅰ以及联合恩杂鲁胺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广藿香活性成分对IBS-D大鼠肠道平滑肌神经传导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