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银行背景下工行H分行网点转型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3页 |
1.4.2 论文研究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网点转型的相关理论 | 第14-19页 |
2.1 网点转型的基本定义 | 第14-16页 |
2.1.1 银行网点转型概念 | 第14页 |
2.1.2 银行网点转型内容 | 第14-15页 |
2.1.3 银行网点转型目标 | 第15-16页 |
2.2 银行网点转型理论 | 第16-17页 |
2.2.1 银行再造理论 | 第16页 |
2.2.2 网点转型理论 | 第16页 |
2.2.3 新网点主义理论 | 第16页 |
2.2.4 六西格玛管理法 | 第16-17页 |
2.3 .网点转型的其他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3.1 多渠道零售银行战略 | 第17页 |
2.3.2 新一代客户管理系统理论 | 第17-18页 |
2.3.3 二八法则和长尾理论 | 第18页 |
2.3.4 SWOT分析法 | 第18-19页 |
第3章 智能银行的概述 | 第19-27页 |
3.1 智能银行的定义 | 第19-20页 |
3.2 智能银行的特征 | 第20-21页 |
3.3 智能银行的落实措施 | 第21-23页 |
3.3.1 智能网点渠道中心 | 第21-22页 |
3.3.2 智能网点营销方式 | 第22页 |
3.3.3 智能网络客户体验改善 | 第22-23页 |
3.4 智能银行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3.5 智能银行发展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4章 银行网点现状分析及国外转型经验 | 第27-35页 |
4.1 传统网点的职能 | 第27-28页 |
4.2 网点未来需求分析 | 第28-31页 |
4.2.1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页 |
4.2.2 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要求及内容 | 第28-31页 |
4.3 国内外传统网点的转型经验 | 第31-35页 |
4.3.1 美国银行网点转型经验 | 第31-32页 |
4.3.2 花旗银行转型经验 | 第32-33页 |
4.3.3 国内商业银行转型经验 | 第33-35页 |
第5章 智能银行背景下工行H分行转型SWOT分析 | 第35-49页 |
5.1 H分行网点现状分析 | 第35-41页 |
5.1.1 网点结构和人员 | 第35-36页 |
5.1.2 网点业务现状分析 | 第36-41页 |
5.2 H分行转型的难点与痛点 | 第41-45页 |
5.2.1 网点布局不合理 | 第41-42页 |
5.2.2 网点营销服务 | 第42-45页 |
5.3 H分行智能银行转型SWOT分析 | 第45-49页 |
5.3.1 优势分析 | 第45页 |
5.3.2 劣势分析 | 第45-46页 |
5.3.3 机遇分析 | 第46页 |
5.3.4 威胁分析 | 第46-47页 |
5.3.5 SWOT分析矩阵综合 | 第47-49页 |
第6章 工行H分行网点转型路径优化 | 第49-59页 |
6.1 健全智能网点管理机制 | 第49-50页 |
6.1.1 完善智能银行的考核管理体系 | 第49页 |
6.1.2 提高智能设备运营效率 | 第49-50页 |
6.1.3 细化智能网点管理 | 第50页 |
6.2 网点经营转型方案深化 | 第50-59页 |
6.2.1 明确网点功能定位 | 第50-51页 |
6.2.2 科学优化网点布局 | 第51页 |
6.2.3 合理组合功能分区 | 第51-52页 |
6.2.4 重组网络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 | 第52-54页 |
6.2.5 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 第54-55页 |
6.2.6 创新现代营销模式 | 第55-56页 |
6.2.7 推进风险管理改革 | 第56-57页 |
6.2.8 构建商业银行新型人才体系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