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外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问题的研究 | 第12页 |
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页 |
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定性分析与定量论证相结合 | 第13页 |
·结构化演变的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基本范畴和利用演变 | 第15-23页 |
1 能源 | 第15-16页 |
·能源的含义 | 第15页 |
·能源的分类 | 第15-16页 |
2 能源利用的历史演变 | 第16-18页 |
·薪柴时代 | 第16-17页 |
·煤炭时代 | 第17页 |
·石油时代 | 第17-18页 |
3 能源的重要性与能源安全 | 第18-19页 |
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第19-23页 |
·风能 | 第20页 |
·太阳能 | 第20-21页 |
·生物质能 | 第21页 |
·水能(小水电) | 第21-22页 |
·地热能 | 第22页 |
·海洋能 | 第22页 |
·氢能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在及趋势 | 第23-35页 |
1 国内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趋势 | 第23-26页 |
2 国内能源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 第26页 |
·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 第26页 |
·能源效率亟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 第26-27页 |
·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 第27页 |
·体制约束依然严重,各项改革有待深化 | 第27页 |
·农村能源问题突出,滞后面貌亟待改观 | 第27页 |
3 国内新能源发展对策 | 第27-29页 |
·贯彻节能战略 | 第28页 |
·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28页 |
·制定能源可持续发展规划,改革能源管理体制 | 第28页 |
·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降低石油进口依赖 | 第28-29页 |
·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化 | 第29页 |
4 国外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 | 第29-31页 |
·水能的利用情况 | 第29页 |
·生物质能的利用情况 | 第29-30页 |
·风能的利用情况 | 第30页 |
·太阳能的利用情况 | 第30-31页 |
·地热能的利用情况 | 第31页 |
·海洋能的利用情况 | 第31页 |
5 国外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趋势和经验 | 第31-35页 |
·发达国家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 第32页 |
·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 第32-33页 |
·国外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经验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作用 | 第35-38页 |
1 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两型社会的作用 | 第36-38页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 | 第36页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 | 第36-37页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湖南省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现状及其问题 | 第38-42页 |
1 湖南省能源现状 | 第38页 |
2 湖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38-40页 |
·太阳能 | 第38-39页 |
·风能 | 第39页 |
·核能 | 第39-40页 |
·生物质能 | 第40页 |
·地热能 | 第40页 |
3 湖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展望 | 第40页 |
4 湖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障碍 | 第40-42页 |
·成本障碍 | 第40-41页 |
·市场障碍 | 第41页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业较薄弱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湖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策与措施 | 第42-45页 |
1 统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 第42-43页 |
2 重点支持核心骨干企业,构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 | 第43页 |
3 努力培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 | 第43页 |
4 完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 第43-44页 |
5 打造湖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核心极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