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持载及裂缝对混凝土中水分和氯离子传输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表第21-22页
1 绪论第22-5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2-25页
    1.2 混凝土中水分及氯离子传输机理第25-32页
        1.2.1 水分迁移机理第25-29页
        1.2.2 氯离子传输机理第29-3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第32-48页
        1.3.1 非饱和混凝土中物质传输性能第32-36页
        1.3.2 荷载损伤对物质传输性能的影响第36-41页
        1.3.3 裂缝对混凝土物质传输性能的影响第41-44页
        1.3.4 基于混凝土细观层次的物质传输数值模拟第44-48页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48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8-51页
2 持载下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试验研究第51-69页
    2.1 引言第51页
    2.2 材料与试验方法第51-57页
        2.2.1 原材料与配合比第51-52页
        2.2.2 试件设计及制作第52-53页
        2.2.3 试验装置及方案第53-54页
        2.2.4 轴向加载与吸水耦合第54-57页
    2.3 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分析第57-60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60-67页
        2.4.1 试件破坏形态第60-61页
        2.4.2 水分渗透深度第61-62页
        2.4.3 累积吸水曲线第62-64页
        2.4.4 持载对吸水率的影响规律第64-67页
    2.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3 持载下非饱和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性能试验研究第69-85页
    3.1 引言第69-70页
    3.2 试验研究第70-73页
        3.2.1 原材料与试件制作第70-71页
        3.2.2 试验装置及方案第71页
        3.2.3 氯离子渗透深度及含量测试方法第71-7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3-83页
        3.3.1 毛细吸水率分析第73-77页
        3.3.2 氯离子渗透深度第77-81页
        3.3.3 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第81-83页
    3.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4 持载下非饱和混凝土内水分及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研究第85-118页
    4.1 引言第85页
    4.2 非饱和混凝土内水分及氯离子传输模型第85-97页
        4.2.1 非饱和流体理论第85-90页
        4.2.2 氯离子的对流-扩散机理第90-94页
        4.2.3 物质传输模型的数值方法第94-97页
    4.3 损伤混凝土内水分含量分布规律研究第97-102页
    4.4 持载下混凝土内水分含量分布规律研究第102-110页
        4.4.1 持载下水力扩散系数模型第102-104页
        4.4.2 模型验证及参数分析第104-108页
        4.4.3 水分含量分布规律第108-110页
    4.5 持载下非饱和混凝土内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研究第110-116页
        4.5.1 应力水平对水力扩散系数D_0的影响第110-111页
        4.5.2 应力水平对氯离子扩散系数D_(Cl)的影响第111-113页
        4.5.3 持拉荷载下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第113-115页
        4.5.4 持压荷载下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第115-116页
    4.6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5 平行裂缝中毛细吸水性能试验研究第118-133页
    5.1 引言第118页
    5.2 毛细吸水动力学模型第118-122页
    5.3 试验研究第122-125页
        5.3.1 试件制作第122-123页
        5.3.2 裂缝宽度测量第123-125页
        5.3.3 平行裂缝吸水测试第125页
    5.4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125-132页
        5.4.1 累积吸水量第125-126页
        5.4.2 毛细上升高度第126-132页
    5.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6 干湿交替下开裂混凝土内物质传输过程细观数值模拟第133-164页
    6.1 引言第133-134页
    6.2 干湿交替下水分及氯离子传输理论第134-142页
        6.2.1 水分传输模型第134-140页
        6.2.2 非饱和状态下氯离子传输模型第140-141页
        6.2.3 初始及边界条件第141-142页
    6.3 细观格构网络模型及数值方法验证第142-158页
        6.3.1 细观格构网络模型第142-146页
        6.3.2 数值求解第146-147页
        6.3.3 模型验证第147-158页
    6.4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58-162页
        6.4.1 干湿循环机制第158-160页
        6.4.2 循环周期第160-161页
        6.4.3 裂缝宽度第161-162页
    6.5 本章小结第162-16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4-168页
    7.1 结论第164-166页
    7.2 创新点第166页
    7.3 展望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81-184页
致谢第184-186页
作者简介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构型纤维对混凝土韧性及裂后渗透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真空水平管内汽液分层流凝结传热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