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艺术论文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的应用及启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1页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2页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第12-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3 论文框架第13-14页
2 隐逸文化与士人园林概述第14-18页
    2.1 隐逸文化与唐宋士人园林的定义与界定第14-17页
        2.1.1 隐逸与隐逸文化第14-15页
        2.1.2 隐逸文化“中隐”的界定第15页
        2.1.3 士人园林的定义第15-16页
        2.1.4 中唐至两宋士人园林的界定第16-17页
    2.2 隐逸文化与士人园林的关系第17-18页
        2.2.1 士人园林是隐逸文化的结晶第17页
        2.2.2 隐逸文化是士人园林的基础第17-18页
3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意境的表现第18-26页
    3.1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意境的独特性第18-22页
        3.1.1 超然的意境心态第20-21页
        3.1.2 平淡的意境理想第21-22页
        3.1.3 适意的意境追求第22页
    3.2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意境的表现第22-26页
        3.2.1 自然简朴的崇尚第22-23页
        3.2.2 个性精神的张扬第23-24页
        3.2.3 深远意境的呈现第24-26页
4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造园要素的应用第26-38页
    4.1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地形的应用第26-30页
        4.1.1 因地制宜第26-28页
        4.1.2 壶中天地第28-30页
    4.2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山水的应用第30-33页
        4.2.1 堆山叠石第30-31页
        4.2.2 理水造池第31-33页
    4.3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建筑景观的表现第33-36页
    4.4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植物的表现第36-38页
5 隐逸文化在唐宋士人园林中造景手法的应用第38-45页
    5.1 借景手法的表现第38-41页
        5.1.1 借景无由,触景俱是第38-40页
        5.1.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第40-41页
    5.2 障景手法的表现第41-43页
        5.2.1 障丑显美第41-42页
        5.2.2 藏露互补第42-43页
    5.3 漏景手法的表现第43-45页
6 隐逸文化唐宋士人园林对现代园林构建的启示第45-54页
    6.1 现代园林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5-47页
        6.1.1 现代园林文化功能的缺失第46页
        6.1.2 过分的看重利益第46-47页
        6.1.3 盲目的进行模仿第47页
        6.1.4 缺乏实用性第47页
    6.2 现代园林构建的对策分析及保护措施第47-50页
        6.2.1 先进设计手法和理念的运用第47页
        6.2.2 合理的突出植物风格第47-48页
        6.2.3 注重人性化设计第48页
        6.2.4 发挥园林特色第48页
        6.2.5 园林物质文化方面的保护第48-49页
        6.2.6 园林非物质文化方面的保护第49-50页
    6.3 隐逸文化与唐宋士人园林对现代园林构建的启示第50-54页
        6.3.1 隐逸文化传递的特殊人文关怀第50-51页
        6.3.2 传统园林文化的回归第51页
        6.3.3 重视传统文化景观设计的同时择善而从第51-52页
        6.3.4 正确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多元文化景观第52页
        6.3.5 建设具有生态与文化综合效益的景观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困境的高度专业化和建筑抵抗的重要性
下一篇:皖北地区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淮北市榴园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