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 犬椎间盘疾病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1.1 犬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结构与生理功能 | 第10-11页 |
1.1.1 正常椎间盘形态、结构 | 第10页 |
1.1.2 正常椎间盘的功能 | 第10-11页 |
1.1.3 椎间盘的神经分布 | 第11页 |
1.2 椎间盘突出症(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IVDH)概述 | 第11-13页 |
1.2.1 发病特征 | 第12页 |
1.2.1.1 椎间盘突出在软骨发育不良的犬上 | 第12页 |
1.2.1.2 椎间盘突出在非软骨发育不良犬 | 第12页 |
1.2.2 IVDH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3 临床症状 | 第13页 |
1.3 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 | 第13-14页 |
1.3.1 压迫机理 | 第13页 |
1.3.2 自身免疫机理 | 第13页 |
1.3.3 化学性神经根炎机理 | 第13-14页 |
1.4 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 第14-19页 |
1.4.1 病史调查 | 第14页 |
1.4.2 临床检查 | 第14页 |
1.4.3 神经学检查 | 第14-17页 |
1.4.3.1 本体感受定位 | 第15页 |
1.4.3.2 脊髓反射 | 第15-16页 |
1.4.3.3 痛觉感受 | 第16页 |
1.4.3.4 神经损伤分级 | 第16-17页 |
1.4.4 影像学诊断 | 第17-19页 |
1.4.4.1 X射线放射造影术 | 第17页 |
1.4.4.2 脊髓造影术 | 第17-18页 |
1.4.4.3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 | 第18页 |
1.4.4.4 CT脊髓造影 | 第18页 |
1.4.4.5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 第18-19页 |
1.5 椎间盘突出治疗 | 第19-20页 |
1.5.1 内科治疗 | 第19-20页 |
1.5.2 外科治疗 | 第20页 |
1.6 椎间盘治疗未来发展方向 | 第20-21页 |
2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的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2.1 CT成像原理 | 第21-22页 |
2.2 CT成像设备 | 第22-23页 |
2.2.1 扫描架 | 第22页 |
2.2.2 检查床 | 第22页 |
2.2.3 CT控制系统 | 第22-23页 |
2.3 CT相关参数 | 第23页 |
2.4 检查方法 | 第23-24页 |
2.4.1 平扫检查 | 第23页 |
2.4.2 对比增强检查 | 第23-24页 |
2.4.3 容积扫描 | 第24页 |
2.5 图像处理 | 第24-25页 |
2.5.1 多平面重建 | 第24页 |
2.5.2 曲线重建 | 第24页 |
2.5.3 3D重建 | 第24-25页 |
2.6 CT诊断脊柱疾病的适应症 | 第25-27页 |
2.6.1 椎间盘变性或病变 | 第25页 |
2.6.2 椎骨外伤时观察碎骨的情况及脊髓损伤的情况 | 第25页 |
2.6.3 椎骨先天性异常 | 第25页 |
2.6.4 协助进行介入学检查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两例犬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及其方法研究 | 第27-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1.1.2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7页 |
1.1.2.1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1.1.2.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1.2 方法 | 第27-28页 |
1.2.1 动物病史问诊 | 第27-28页 |
1.2.2 临床体格检查 | 第28页 |
1.2.3 实验室检查 | 第28页 |
1.2.4 CT平扫检查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31页 |
2.1 病例基本信息 | 第28页 |
2.2 临床体征检查结果 | 第28-29页 |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 第29页 |
2.4 X射线检查结果 | 第29-30页 |
2.5 CT平扫结果 | 第30-31页 |
3 诊断结果分析 | 第31页 |
3.1 临床体征检查结果分析 | 第31页 |
3.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 第31页 |
3.3 CT平扫结果分析 | 第31页 |
3.4 治疗结果 | 第31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31-34页 |
4.1 被检查动物麻醉注意事项 | 第32页 |
4.2 胸部CT扫查中消除伪影的参考方法 | 第32页 |
4.3 层厚、层间距的选择 | 第32-33页 |
4.4 动物体位摆放方法 | 第33页 |
4.5 治疗方法的探讨 | 第33-34页 |
5 犬椎间盘突出症CT诊断方法研究 | 第34-36页 |
5.1 动物准备 | 第34页 |
5.1.1 动物麻醉前准备 | 第34页 |
5.1.2 动物麻醉 | 第34页 |
5.2 动物扫描摆位 | 第34页 |
5.3 扫描定位和扫查范围 | 第34页 |
5.4 扫描参数的确定 | 第34页 |
5.5 犬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判读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三种CT指标对犬胸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体征严重程度分析 | 第36-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36页 |
1.2 胸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 第36页 |
1.3 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 | 第36页 |
1.4 CT指标测量方法 | 第36-37页 |
1.4.1 设备及技术条件 | 第36页 |
1.4.2 CT评价指标 | 第36页 |
1.4.3 CT各指标的测量及意义 | 第36-37页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37页 |
2 结果 | 第37-40页 |
2.1 对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估 | 第37页 |
2.2 统计分析 | 第37-40页 |
3.分析与讨论 | 第40-41页 |
3.1 临床体征严重度分布与病理类型的CT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0页 |
3.2 临床发病情况分析 | 第40页 |
3.3 预后分析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犬脊柱CT解剖参考图谱创建 | 第41-68页 |
一、脊椎生理解剖和正常变异 | 第41-42页 |
二、犬脊柱CT解剖参考图谱创建 | 第42-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1.1 材料 | 第42页 |
1.2 方法 | 第42-43页 |
1.2.1 扫描前准备 | 第42-43页 |
1.2.2 CT扫描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68页 |
2.1 脊柱的横断面 | 第44-62页 |
2.2 脊柱正中矢状面 | 第62-64页 |
2.3 脊柱冠状面 | 第64-66页 |
2.4 三维模型视图 | 第66-68页 |
创新点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英文摘要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