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建筑木构件—木雕牛腿文化内涵初探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17页 |
1.1 木雕装饰在中国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历史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2.1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1.3.2.2 实地考察法 | 第16页 |
1.3.2.3 比较研究法 | 第16页 |
1.3.2.4 手绘复原法 | 第16-17页 |
2 徽州建筑木构件木雕牛腿概述 | 第17-26页 |
2.1 定义 | 第17页 |
2.2 牛腿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9页 |
2.2.1 起源 | 第17-19页 |
2.2.2 牛腿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2.3 徽州木结构建筑 | 第19-22页 |
2.3.1 徽州概述 | 第19-20页 |
2.3.2 徽州木结构建筑 | 第20-22页 |
2.4 徽州木结构选材 | 第22-24页 |
2.4.1 历史文化因素 | 第22-23页 |
2.4.2 地理环境因素 | 第23页 |
2.4.3 徽州木雕牛腿常用选材 | 第23-24页 |
2.5 徽州木雕牛腿木雕技法 | 第24-26页 |
3 徽州木雕牛腿的文化内涵 | 第26-34页 |
3.1 徽州木雕牛腿文化渊源 | 第26页 |
3.2 徽州木雕牛腿文化内涵 | 第26-28页 |
3.2.1 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 | 第27页 |
3.2.2 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 第27页 |
3.2.3 读书习礼的诗教思想 | 第27-28页 |
3.3 传统文脉符号表达 | 第28-29页 |
3.4 徽州装饰木雕常用题材及寓意 | 第29-31页 |
3.4.1 人物故事类题材 | 第29-30页 |
3.4.2 动物植物类题材 | 第30-31页 |
3.4.3 山水诗文类题材 | 第31页 |
3.4.4 图案纹样类题材 | 第31页 |
3.5 徽州木雕牛腿蕴藏的美学意蕴 | 第31-34页 |
3.5.1 意象之美 | 第32页 |
3.5.2 民俗之美 | 第32页 |
3.5.3 实用之美 | 第32-34页 |
4 徽州木雕牛腿在现代的应用 | 第34-43页 |
4.1 传统纹样的演进 | 第34页 |
4.1.1 形的更替 | 第34页 |
4.1.2 意的延续 | 第34页 |
4.1.3 未来的向往 | 第34页 |
4.2 徽州木雕牛腿美学元素与现代设计 | 第34-35页 |
4.2.1 徽州木雕元素的再创造 | 第35页 |
4.2.2 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的契合 | 第35页 |
4.3 徽州木雕牛腿美学元素的提取 | 第35-40页 |
4.3.1 直接引用 | 第35-36页 |
4.3.2 间接运用 | 第36-38页 |
4.3.2.1 抽象简化 | 第36页 |
4.3.2.2 移植与嫁接 | 第36-37页 |
4.3.2.3 符号转译 | 第37-38页 |
4.3.3 传承创新 | 第38-40页 |
4.3.3.1 家居空间的运用 | 第38-39页 |
4.3.3.2 商业空间的运用 | 第39-40页 |
4.4 现代技术在木雕牛腿中的应用 | 第40-43页 |
4.4.1 干燥 | 第40-41页 |
4.4.2 防虫防腐 | 第41页 |
4.4.3 数控雕刻 | 第41-43页 |
5 徽州木雕牛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43-45页 |
5.1 现代发展中的困境 | 第43-44页 |
5.2 未来的传承与发展 | 第44-45页 |
6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A | 第48-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