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寒地城市街道家具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现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现状问题 | 第9-10页 |
1.1.2 研究缺环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2 国内发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20-32页 |
2.1 人体工程学 | 第20-22页 |
2.1.1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1页 |
2.1.2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2.1.3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 第21-22页 |
2.1.4 人体工程学的意义 | 第22页 |
2.2 街道家具 | 第22-31页 |
2.2.1 街道家具的起源与发展 | 第22-23页 |
2.2.2 街道家具与人的行为 | 第23-24页 |
2.2.3 街道家具的作用 | 第24-26页 |
2.2.4 街道家具的分类 | 第26-27页 |
2.2.5 国内街道家具情况现状 | 第27-31页 |
2.3 人体工程学对街道家具的作用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寒地城市中街道家具的设计 | 第32-37页 |
3.1 寒地城市气候特征 | 第32-34页 |
3.1.1 温度特征 | 第32页 |
3.1.2 季节更替特征 | 第32-33页 |
3.1.3 日照特征 | 第33页 |
3.1.4 降水特征 | 第33-34页 |
3.2 寒地城市气候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1 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对能源的消耗 | 第34-35页 |
3.2.3 对人的影响 | 第35页 |
3.3 寒地城市街道家具设计要点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人体工程学对寒地城市街道家具设计的影响 | 第37-53页 |
4.1 人的因素 | 第37-46页 |
4.1.1 人的尺度因素 | 第37-41页 |
4.1.2 行为与心理因素 | 第41-44页 |
4.1.3 知觉因素 | 第44-46页 |
4.2 街道家具本身因素 | 第46-50页 |
4.2.1 功能 | 第47页 |
4.2.2 材料与工艺 | 第47-48页 |
4.2.3 色彩 | 第48-50页 |
4.3 环境因素 | 第50-52页 |
4.3.1 时代背景因素 | 第50页 |
4.3.2 地域因素 | 第50-52页 |
4.3.3 场所因素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寒地城市街道家具设计 | 第53-85页 |
5.1 公共服务类设施的设计 | 第53-67页 |
5.1.1 公共休闲类 | 第53-59页 |
5.1.2 公共卫生类 | 第59-63页 |
5.1.3 公共照明类 | 第63-65页 |
5.1.4 信息标识类 | 第65-67页 |
5.2 交通类设施的设计 | 第67-79页 |
5.2.1 路面设施 | 第67-70页 |
5.2.2 交通服务类 | 第70-74页 |
5.2.3 无障碍设施 | 第74-77页 |
5.2.4 辅助设施 | 第77-79页 |
5.3 景观小品类设施的设计 | 第79-84页 |
5.3.1 固定小品 | 第79-83页 |
5.3.2 活动小品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6 材料的选用与色彩搭配 | 第85-91页 |
6.1 材料的选用 | 第85-87页 |
6.1.1 耐用性 | 第85页 |
6.1.2 舒适性 | 第85-87页 |
6.2 色彩的搭配 | 第87-90页 |
6.2.1 信息标识类设施需醒目 | 第88页 |
6.2.2 与环境融合 | 第88-89页 |
6.2.3 无障碍设施色彩需进行特殊设计 | 第89页 |
6.2.4 寒地城市街道家具应满足温和需求 | 第89-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