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供给侧改革下M钢铁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供给侧改革第12-13页
        1.2.2 平衡计分卡第13-14页
        1.2.3 绩效考核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创新与局限第17-19页
        1.4.1 研究创新第17-18页
        1.4.2 研究局限第18-19页
2 相关理论与应用第19-26页
    2.1 供给侧改革理论第19-21页
        2.1.1 供给理论的发展第19页
        2.1.2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特定内涵第19-21页
    2.2 绩效管理理论第21-22页
        2.2.1 绩效管理的概念和运作流程第21页
        2.2.2 供给侧改革对企业绩效评价的要求第21-22页
    2.3 平衡记分卡理论第22-26页
        2.3.1 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第22-24页
        2.3.2 平衡计分卡运用于供给侧改革的优势第24-26页
3 M钢铁公司进行供给侧改革概况第26-40页
    3.1 钢铁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第26-27页
    3.2 M钢铁公司基本情况介绍第27-30页
    3.3 供给侧改革前M钢铁公司综合分析第30-34页
        3.3.1 M钢铁公司经营情况分析第30-32页
        3.3.2 M钢铁公司SWOT综合分析第32-34页
    3.4 M钢铁公司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第34-40页
        3.4.1 去除落后产能,加强成本控制第34-36页
        3.4.2 升级产品结构第36-40页
4 供给侧改革下M钢铁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第40-59页
    4.1 M钢铁公司现有绩效评价体系分析第40-43页
        4.1.1 M钢铁公司现有绩效评价体系第40-42页
        4.1.2 现有绩效评价体系分析第42-43页
    4.2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M钢铁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第43-59页
        4.2.1 设计原则第43页
        4.2.2 战略目标设定第43-45页
        4.2.3 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的设计第45-52页
        4.2.4 平衡计分卡指标权重的设定第52-56页
        4.2.5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最优值和最差值第56-57页
        4.2.6 采用无量纲化将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评价值第57页
        4.2.7 计算M钢铁公司绩效总得分第57页
        4.2.8 实施步骤总结第57-59页
5 供给侧改革下M钢铁公司绩效评价第59-66页
    5.1 M钢铁公司2014-2016年相关指标数据收集整理第59-60页
    5.2 M钢铁公司2014-2016年绩效得分第60-62页
    5.3 M钢铁公司2014-2016年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第62-66页
        5.3.1 整体绩效第62-63页
        5.3.2 各纬度层绩效第63页
        5.3.3 各指标绩效第63-66页
6 研究结论及建议第66-69页
    6.1 研究结论第66页
    6.2 M钢铁公司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议第66-69页
        6.2.1 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第67页
        6.2.2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第67页
        6.2.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第67-68页
        6.2.4 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军用直升机在世界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下一篇:清洁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