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第2章 智能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结构第13-27页
    2.1 智能站的基本概念第13-15页
        2.1.1 智能站基本概念第13-14页
        2.1.2 智能站“三层两网”构架第14-15页
    2.2 智能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硬件结构第15-21页
        2.2.1 过程层设备第15-18页
        2.2.2 间隔层设备第18-20页
        2.2.3 站控层设备第20-21页
        2.2.4 通信设备第21页
    2.3 智能站自动化通信网络逻辑结构第21-24页
        2.3.1 IEC61850通信规约第21-22页
        2.3.2 二次虚回路第22-23页
        2.3.3 SCD文件第23-24页
    2.4 智能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组网方式第24-26页
        2.4.1 直采直跳方式第24页
        2.4.2 网采网跳方式第24-25页
        2.4.3 混合组网方式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智能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模型和算法第27-40页
    3.1 可靠性框图法第27-30页
        3.1.1 串联结构可靠性框图法第27-28页
        3.1.2 并联结构可靠性框图法第28页
        3.1.3 网络结构可靠性框图法第28-30页
    3.2 智能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可靠性模型第30-35页
        3.2.1 网络元件的可靠性模型第30-32页
        3.2.2 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框图模型第32-35页
    3.3 可靠性模型的求解方法第35-39页
        3.3.1 网络元件可靠性模型求解算法第35-36页
        3.3.2 可靠性框图模型求解算法第36-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工程算例分析第40-52页
    4.1 工程背景分析第40-42页
        4.1.1 工程背景第40页
        4.1.2 220 kV线路间隔自动化通信网络配置情况第40-42页
    4.2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4.2.1 网络元件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4.2.2 网络传输介质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43页
        4.2.3 网络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4.3 可靠性计算分析第44-51页
        4.3.1 可靠性框图化简第44-45页
        4.3.2 最小通路查找第45-48页
        4.3.3 可靠性计算第48-50页
        4.3.4 计算结果分析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53页
    5.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皮县200MW风力发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火力发电机组湿式脱硫系统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