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热情和能力:社会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 | 第10-13页 |
1.1.1 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的界定 | 第10页 |
1.1.2 热情和能力的优先效应及其理论解释 | 第10-11页 |
1.1.3 热情和能力的补偿效应及其心理机制 | 第11-13页 |
1.2 印象管理 | 第13-14页 |
1.2.1 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印象管理 | 第13-14页 |
1.2.2 印象管理的理论模型 | 第14页 |
1.2.3 个体和组织印象管理策略 | 第14页 |
1.3 印象管理中热情和能力的补偿效应 | 第14-16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3 研究1 混合刻板印象认同对个体印象管理补偿策略的影响 | 第18-26页 |
3.1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2 研究工具和材料 | 第18-19页 |
3.2.3 研究程序 | 第19页 |
3.2.4 统计处理 | 第19页 |
3.3 结果 | 第19-23页 |
3.3.1 个体自我评价特质差异分析 | 第19-20页 |
3.3.2 个体任务情境刻板印象差异分析 | 第20页 |
3.3.3 个体自我呈现倾向差异分析 | 第20-21页 |
3.3.4 个体自我呈现差异分析 | 第21-23页 |
3.4 讨论 | 第23-26页 |
4 研究2 混合刻板印象认同对组织印象管理补偿策略的影响 | 第26-34页 |
4.1 预备研究 | 第26-27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4.1.3 结果 | 第26-27页 |
4.2 研究二 | 第27-34页 |
4.2.1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27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4.2.3 结果 | 第29-32页 |
4.2.4 讨论 | 第32-34页 |
5 研究3 印象管理中热情和能力补偿效应的有效性研究 | 第34-54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5.3 研究3A 个体印象管理补偿策略有效性研究 | 第36-45页 |
5.3.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5.3.2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5.3.3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5.3.4 结果 | 第38-43页 |
5.3.5 讨论 | 第43-45页 |
5.4 研究3B 组织印象管理补偿策略有效性研究 | 第45-54页 |
5.4.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5.4.2 实验设计 | 第45页 |
5.4.3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5.4.4 结果 | 第46-51页 |
5.4.5 讨论 | 第51-54页 |
6 总讨论 | 第54-58页 |
6.1 个体和组织印象管理补偿策略 | 第54-55页 |
6.2 印象管理补偿策略的有效性 | 第55-56页 |
6.3 对个体和组织印象管理的启示 | 第56-57页 |
6.4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7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附录1 热情和能力特质词表和接纳度评价量表 | 第64-66页 |
附录2 研究二预备研究指导语 | 第66-67页 |
附录3 研究一和研究二文本材料编码说明 | 第67-68页 |
附录4 研究三实验材料示例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活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