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光子晶体 | 第12-15页 |
1.2.1 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1.2.2 光子晶体的微观结构和分类 | 第12-13页 |
1.2.3 自然界中的光子晶体 | 第13-14页 |
1.2.4 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3 液晶 | 第15-29页 |
1.3.1 液晶的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1.3.2 液晶弹性体 | 第17-26页 |
1.3.3 液晶弹性体/胶体晶体材料 | 第26-2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和聚苯乙烯微球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模板的制备和反蛋白石SiO_2光子晶体模板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32-45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三维聚苯乙烯微球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 第33-41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1 实验药品和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2.2.1.2 单分散核壳结构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 | 第34-35页 |
2.2.1.3 竖直沉积自组装法制备三维聚苯乙烯微球蛋白石光子晶体 | 第35-36页 |
2.2.2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36页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2.2.3.1 单分散P(St-MMA-AA)聚合物微球的形貌表征 | 第36-38页 |
2.2.3.2 三维P(St-MMA-AA)蛋白石光子晶体模板的基本表征 | 第38-41页 |
2.3 牺牲模板法制备反蛋白石SiO_2光子晶体及其性能表征 | 第41-44页 |
2.3.1 反蛋白石SiO_2光子晶体的制备 | 第41-42页 |
2.3.2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42页 |
2.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2.3.3.1 共组装模板的扫描电镜的表征和光学显微镜的表征 | 第42页 |
2.3.3.2 煅烧后的S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模板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和光学显微镜的表征 | 第42-44页 |
2.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液晶弹性体的制备及其溶剂驱动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45-63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1页 |
3.2.1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 | 第46-47页 |
3.2.2 液晶盒的制备 | 第47-49页 |
3.2.2.1 聚酰亚胺取向剂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2.2 聚酰亚胺取向层所用玻璃片基底的处理 | 第48页 |
3.2.2.3 聚酰亚胺取向层的制备 | 第48-49页 |
3.2.2.4 液晶盒的简单制备流程示意图 | 第49页 |
3.2.3 LCEs的制备 | 第49-51页 |
3.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5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3.4.1 液晶盒平面取向良好的证明 | 第51-53页 |
3.4.2 LCEs膜的性能表征 | 第53-57页 |
3.4.3 LCEs膜的驱动行为 | 第57-62页 |
3.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液晶弹性体-胶体晶体膜的制备及其溶剂驱动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63-83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页 |
4.2.1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 | 第64页 |
4.2.2 LCEs-胶体晶体膜的制备 | 第64页 |
4.2.2.1 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 | 第64页 |
4.2.2.2 自支撑LCE-胶体膜的制备 | 第64页 |
4.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64-6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5-82页 |
4.4.1 LCE-胶体晶体膜的表征 | 第65-67页 |
4.4.2 LCE-胶体晶体膜的溶剂驱动行为 | 第67-79页 |
4.4.3 LCE-胶体晶体膜弯曲行为的可能机理解释 | 第79-82页 |
4.5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