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口蹄疫病毒嵌合病毒样颗粒和DC靶向性重组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1页
    1.1 口蹄疫与口蹄疫病毒概述第15-16页
    1.2 病毒样颗粒研究进展第16-24页
        1.2.1 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7-19页
        1.2.2 结构多样性第19页
        1.2.3 主要表达系统第19-21页
        1.2.4 在疫苗、免疫学检测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第21-23页
        1.2.5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23-24页
    1.3 DC-SIGN介导的树突细胞靶向系统第24-27页
        1.3.1 DC及DC-SIGN第24-25页
        1.3.2 DC-SIGN配体第25-26页
        1.3.3 在疫苗研制中应用第26-27页
    1.4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第27-30页
        1.4.1 合成肽疫苗第27页
        1.4.2 亚单位疫苗第27-28页
        1.4.3 多表位疫苗第28页
        1.4.4 病毒样颗粒疫苗第28-29页
        1.4.5 病毒活载体疫苗第29-30页
        1.4.6 反向遗传疫苗第30页
        1.4.7 核酸疫苗第3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FMDV嵌合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及组装研究第31-47页
    2.1 材料第31-32页
        2.1.1 FMDV参考毒株、质粒及宿主菌株第31页
        2.1.2 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它试剂第31-32页
        2.1.3 主要耗材和仪器第32页
    2.2 方法第32-39页
        2.2.1 嵌合基因的设计、优化及合成第32页
        2.2.2 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第32-35页
        2.2.3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第35-36页
        2.2.4 Sf9细胞的复苏与培养第36页
        2.2.5 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第36-37页
        2.2.6 重组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第37-38页
        2.2.7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第38页
        2.2.8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第38页
        2.2.9 电镜观察第38-39页
    2.3 结果第39-45页
        2.3.1 FMDV嵌合衣壳蛋白基因P12A(O-VP1)和蛋白酶基因3C的优化及序列分析第39-41页
        2.3.2 重组转移质粒pFBDual-P12A3C(O-VP1)鉴定第41页
        2.3.3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rBacmid-P12A3C(O-VP1)鉴定第41页
        2.3.4 重组杆状病毒rBac-P12A3C(O-VP1)的获得第41页
        2.3.5 重组杆状病毒rBac-P12A3C(O-VP1)的鉴定第41-43页
        2.3.6 表达产物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第43-44页
        2.3.7 表达产物Westernblot检测第44页
        2.3.8 VLPs电镜观察第44-45页
    2.4 讨论第45-47页
第三章 FMDV嵌合病毒样颗粒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第47-56页
    3.1 材料第47-48页
        3.1.1 试验动物第47页
        3.1.2 细胞和毒株第47-48页
        3.1.3 主要试剂第48页
    3.2 方法第48-51页
        3.2.1 病毒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第48页
        3.2.2 病毒豚鼠半数感染量(GPID50)测定第48页
        3.2.3 豚鼠免疫方案第48页
        3.2.4 抗FMDV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第48-49页
        3.2.5 微量中和抗体检测第49页
        3.2.6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第49-50页
        3.2.7 细胞因子检测第50-51页
        3.2.8 豚鼠攻毒保护试验第51页
        3.2.9 统计分析第51页
    3.3 结果第51-54页
        3.3.1 细胞毒TCID50和豚鼠毒GPID50测定第51页
        3.3.2 豚鼠抗FMDV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水平第51页
        3.3.3 豚鼠抗FMDV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第51-52页
        3.3.4 细胞因子水平第52-53页
        3.3.5 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情况第53-54页
        3.3.6 豚鼠攻毒保护结果第54页
    3.4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FMDVDC靶向性重组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第56-71页
    4.1 材料第57-58页
        4.1.1 FMDV参考毒株、质粒及宿主菌株第57页
        4.1.2 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它试剂第57页
        4.1.3 主要耗材和仪器第57-58页
        4.1.4 试验动物第58页
    4.2 方法第58-64页
        4.2.1 病毒RNA的提取第58页
        4.2.2 VP基因扩增及测序第58-59页
        4.2.3 重组融合蛋白基因VP1、VP1-gp120和VP1-E2的设计及合成第59页
        4.2.4 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第59-60页
        4.2.5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第60-61页
        4.2.6 Sf9细胞的复苏与培养第61页
        4.2.7 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rBac-VP1-gp120和rBac-VP1-E2的获得第61-62页
        4.2.8 重组蛋白VP1、VP1-gp120和VP1-E2的表达纯化第62页
        4.2.9 重组蛋白VP1、VP1-gp120和VP1-E2的WesternBlot检测第62-63页
        4.2.10 豚鼠免疫方案第63页
        4.2.11 抗FMDV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第63页
        4.2.12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第63页
        4.2.13 细胞因子检测第63-64页
        4.2.14 统计分析第64页
    4.3 结果第64-69页
        4.3.1 FMDV重组融合蛋白基因优化合成第64-66页
        4.3.2 重组转移载体和重组杆粒的鉴定第66页
        4.3.3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66-67页
        4.3.4 豚鼠抗FMDV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水平第67-68页
        4.3.5 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检测第68-69页
    4.4 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历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豆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及VrERF1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PRDX2对5-氟尿嘧啶在结肠癌细胞中化疗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