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卫星油田卫21-卫251井区葡萄花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4页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2.1 剩余油及挖潜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0.2.2 油田开发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0.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4-31页 |
1.1 构造特征 | 第14-15页 |
1.2 沉积特征 | 第15-21页 |
1.2.1 沉积环境及背景 | 第15-16页 |
1.2.2 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展布 | 第16-21页 |
1.3 储层特征 | 第21-23页 |
1.3.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21页 |
1.3.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1-22页 |
1.3.3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22-23页 |
1.4 油藏特征 | 第23-31页 |
1.4.1 油藏温压特征 | 第23-26页 |
1.4.2 油藏流体性质 | 第26-29页 |
1.4.3 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三维地质建模 | 第31-49页 |
2.1 三维地质模型思路 | 第31页 |
2.2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第31-46页 |
2.2.1 数据准备与网格设计 | 第31-33页 |
2.2.2 构造模型建立 | 第33-37页 |
2.2.3 沉积微相模型建立 | 第37-40页 |
2.2.4 流体模型建立 | 第40-43页 |
2.2.5 储层属性模型建立 | 第43-46页 |
2.3 地质储量计算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析 | 第49-62页 |
3.1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 | 第49-50页 |
3.2 数据输入 | 第50-52页 |
3.2.1 模型初始化数据 | 第50-52页 |
3.2.2 生产动态数据 | 第52页 |
3.3 开发历史拟合 | 第52-56页 |
3.3.1 地质储量拟合 | 第52-54页 |
3.3.2 全区动态参数拟合 | 第54-55页 |
3.3.3 单井动态参数拟合 | 第55-56页 |
3.4 剩余油分析 | 第56-62页 |
3.4.1 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56-59页 |
3.4.2 剩余油类型 | 第59-62页 |
第四章 剩余油挖潜方案 | 第62-70页 |
4.1 剩余油挖潜方案设计原则 | 第62页 |
4.2 加密井位部署及注采系统调整 | 第62-66页 |
4.2.1 井位部署 | 第62-64页 |
4.2.2 注采系统调整 | 第64-66页 |
4.3 开发指标预测 | 第66-70页 |
4.3.1 初期含水预测 | 第66页 |
4.3.2 初期产油能力预测 | 第66-67页 |
4.3.3 注水量预测 | 第67页 |
4.3.4 采收率预测 | 第67页 |
4.3.5 开发指标预测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