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21页 |
1.1.1 水体污染现状及水体中金属离子污染的危害 | 第12-14页 |
1.1.2 含铬废水治理技术现状 | 第14-21页 |
1.2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 | 第21-27页 |
1.2.1 离子交换技术的发展 | 第21-23页 |
1.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础理论及其分类 | 第23-25页 |
1.2.3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7-28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 技术路线框架 | 第28-30页 |
第2章 实验条件和控制参数 | 第30-35页 |
2.1 实验条件 | 第30-33页 |
2.1.1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 | 第30-32页 |
2.1.2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第32页 |
2.1.3 实验处理对象的选择 | 第32-33页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2.2.2 试剂 | 第33-3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2.3.1 六价铬浓度测定 | 第34页 |
2.3.2 总铬浓度测定 | 第34页 |
2.3.3 铁、镍浓度测定 | 第34-35页 |
第3章 离子交换树脂对含铬溶液的静态吸附行为研究 | 第35-50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含铬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3.2.2 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5-36页 |
3.2.3 静态平衡吸附实验 | 第36页 |
3.2.4 静态吸附热力学实验 | 第36-37页 |
3.2.5 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3.3.1 吸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7-41页 |
3.3.2 吸附等温线 | 第41-42页 |
3.3.3 吸附热力学 | 第42-43页 |
3.3.4 吸附动力学 | 第43-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含铬模拟废水的动态吸附行为研究 | 第50-57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2.1 含铬溶液的配制 | 第50页 |
4.2.2 实验装置 | 第50-51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4.3.1 动态吸附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4.3.2 动态脱附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生产废水的研究 | 第57-64页 |
5.1 项目简介 | 第57页 |
5.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57-58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58页 |
5.3.1 废水成份分析 | 第58页 |
5.3.2 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58页 |
5.3.3 动态吸附—脱附稳定实验 | 第58页 |
5.3.4 树脂结构稳定性研究 | 第58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5.4.1 废水成份分析 | 第58-59页 |
5.4.2 工艺条件优化 | 第59-61页 |
5.4.3 稳定性实验 | 第61页 |
5.4.4 树脂的结构稳定性 | 第61-62页 |
5.4.5 中试及运行效果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